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美中軍事關係 同舟而未共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3 11:18:30  


  中評社台北5月23日電/本月上旬,中美兩國才於華府完成第三輪戰略經濟對話,緊接著大陸總參謀長陳炳德又率團訪問美國,顯示去年達到冰點的中美軍事關係,隨著年初美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北京,正逐漸回穩中。 

  旺報社評指出,陳炳德是多年來僅見訪問華府的解放軍總參謀長。從隨行解放軍將領的階級和職務、美方的接待規格、會晤的美方官員層級或參觀的美軍機構來看,都說明美國對雙邊軍事關係正常化的重視。 

  2010年的對峙和衝突經驗,讓中美都期盼能藉著直接、透明而公開的對話與溝通,逐步增強彼此間的互信。從先前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及陳炳德此行的成果來看,中美軍事交流確已漸漸回歸正軌,但因為雙方的戰略互信仍不足,日後難以意料雙邊關係是否再發生衝撞意外。 

  相較2010年美方對東亞安全事務的強勢表現,大陸軍方本月分與美方的兩次互動,則搶佔到先機,也佔盡了便宜。以本月華府召開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為例,北京願意配合美方積極推動雙邊建構亞太事務磋商機制,表面的理由或為避免類似去年南海衝突可能造成誤解與誤判,實則為紓緩美方對中國軍力崛起及東亞權力平衡改變的憂慮。更重要的是,北京希望日後確保國家核心利益之時,可以善用該磋商機制,直接而明確地闡述中方的立場與堅持。 

  陳炳德訪美,似乎有備而來。五角大廈雖未公開陳炳德與美軍方高層對話的詳細內容,但從陳炳德的公開演講和記者會上的言論來看,他提出的看法清晰地呈現國家目標,言詞上的攻勢也很凌厲,反倒是美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將軍有些進退失據,甚至出現不很得體的說法。 

  陳炳德在記者會上,左批《台灣關係法》的不是,右指美國干預他國內政的行為“太過於霸氣”,他甚至警告美方若再軍售台灣,將傷害到中美軍事關係。穆倫將軍面對自信滿滿的陳炳德,或許因缺少了華府政客的矯情,才會把支持兩岸“和平解決(爭端)”口誤成“和平統一”,也或許為了盡地主之誼,亦未能及時釐清美台軍售需要經國會同意,依循的則是(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 

  美國重視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及雙邊軍事關係之目的,是希望建立更多元化的對話,避免因誤解而誤判情勢,繼而重蹈過去幾年南海地區發生的摩擦與衝突。為此,美方這次給足了陳炳德面子,安排解放軍軍樂隊與美陸軍樂隊在華府甘迺迪中心聯合演出,堪稱創30年來之首例,更讓陳炳德在美國國防大學暢所欲言。 

  陳炳德此行有關涉台事務的說法,嚴格說並無新奇之處,但對中美關係發展的願景,則有一些發人深省的言論。他提到,中美都肩負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需要合作建構穩定和諧的國際關係模式;又認為“中國威脅論”是有心人的渲染與猜疑,它既歪曲中國的戰略意圖,也損害中國國際形象。最後,陳炳德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以和為貴”,“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是中國的既定國策。 

  陳炳德引用愛因斯坦“人類和平基礎首重相互信任”的這句話,其實就充分詮釋了中美政治與軍事關係的關鍵所在。問題是,陳炳德點出的中美軍事關係三大障礙(美台軍售;美軍對中國沿海偵察活動;美國限制對中國高科技出口),並非只源於雙邊的戰略互信不足,它還涉及雙邊對國家核心利益的不同堅持。 

  大陸曾經警告,美方若持續對台軍售,北京必然會再有激烈反應。陳炳德回應記者提問時,甚至提到美台軍售對中美關係的衝擊程度,要看美方賣給台灣何種武器?依照中方這種邏輯,美國售予台灣的武器愈精密,中美關係受到的影響就愈大。大陸把美台軍售列為中美關係三大障礙的首位,或有其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的堅持,卻未必有利於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與互信的提升。 

  台灣需要的只是維持基本防務的防禦性武器,如果此舉都不容於北京,兩岸交流即便不斷深化,恐亦無助於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政治認同。更何況,美台軍售還涉及到美國的亞太戰略布局、東亞的軍力平衡及美國軍工業的利益。孰重孰輕,取決於美國的現實需求。 

  希拉蕊曾經用“同舟共濟”形容中美關係。於今看來,中美軍事關係才步入“同舟”階段,距“共濟”的目標似遙遙無期,今後中美間仍有許多存在的分歧及不可預期的變數,不斷考驗雙方的政治與戰略互信。我們期待中美軍事關係能趨於穩定和諧,也希望兩岸能加速落實“大陸不武、台灣不獨”的理念。果真如此,美台軍售就不會再成為中美關係的話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