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經過17年艱苦努力,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建設任務如期完成,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開始全面發揮。為實現百萬移民安穩致富和庫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進一步拓展和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巨大綜合效益,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並對此進行了具體部署。國務院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就開展三峽後續工作規劃的歷史背景、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
記者:經過十七年艱苦努力,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建設任務如期完成。目前,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發揮了哪些綜合效益?
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三峽工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經過全體建設者、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移民群眾的艱苦努力,三峽工程於2009年如期完成了初步設計建設任務,2010年10月試驗性蓄水成功達到了正常蓄水位175米,開始全面發揮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
防洪效益。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可以將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配合荊江分洪和其它分蓄洪工程的運用,可保證荊江河段安全行洪,避免發生毀滅性災害。2003年以來,三峽工程防洪作用不斷顯現。特別是2010年汛期,三峽水庫先後進行了7次防洪運用,並將最大入庫洪峰流量70000立方米每秒削減了30000立方米每秒,累計攔蓄洪水264.3億立方米,保證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發電效益。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峽水電站累計發電4527億千瓦時。輸變電工程累計送出三峽電量4492億千瓦時,對促進華中、華東地區和廣東等省(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此外,三峽輸變電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電力聯網和西電東送、南北互供格局的形成,提高了電網運行質量和效益。
航運效益。三峽水庫蓄水以來,極大地改善了長江航運條件及庫區支流航道條件,促進了船舶標準化、大型化,降低了航運成本,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2010年,過閘貨運量達7880萬噸,比上年增長29.4%,是初期運行的4倍;其中過閘下行貨運量為4281萬噸。而過去單向通過能力僅為1000餘萬噸。
水資源利用效益。三峽工程建成後,經水庫調節,增加了長江枯水期流量,改善了長江中下游航運和用水條件,三峽水庫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在長江流域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突顯。
記者:在三峽工程全面完成初步設計建設任務之際,國務院適時出台《三峽後續工作規劃》,有什麼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