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MF總裁之爭 金磚國家應放眼下一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3 23:06:19  


  IMF新總裁之爭一開始似乎就偃旗息鼓了。

  法國現任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幾乎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作為代表歐洲的候選人,拉加德也在近期開始了對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的游說,希望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持。

  在新興經濟體缺乏強有力候選人的情境下,拉加德的當選不會存在太大的障礙。與此同時,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仍在IMF擁有著決定性的投票權,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即使有異議,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與其糾結在對本屆總裁的選舉上,金磚國家不如將眼光放遠,整合自身的內部以及外部資源,將重心放在IMF下一屆總裁的爭奪上。

  IMF和世界銀行,作為二戰以後世界經濟金融體系重建的代表性機構,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協議——IMF的總裁應由歐洲人擔任,而世界銀行的行長則由美國人擔任。眾所周知,IMF從誕生伊始,就有著極強的美國色彩,選用歐洲人擔任總裁,是美歐之間權力制衡的一種妥協。這樣一種“輪流坐莊”的體系運行過半個世紀,並未面臨嚴峻的挑戰,本質上是因為美歐的實力鶴立雞群。而金磚國家從21世紀開始逐步興起,並開始挑戰原有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是其經濟實力增強的正常表現。只是,從經濟實力至經濟權力的傳導過程,仍有待時日。同時,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需要,美歐仍將在其中不斷設置障礙,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拖延金磚國家的真正“上位”。

  在IMF前總裁卡恩辭職後,歐洲方面立刻推出拉加德,就引發了金磚國家的不滿,金磚國家反常地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聲明,表示在卡恩當選之時,歐元集團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曾經宣布“下一任總裁肯定不會是一位歐洲人”,“在歐元集團中和歐盟各國財政部長之間,所有人都清楚斯特勞斯 卡恩將很可能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的最後一名歐洲人”。金磚國家也同時表態,基於國籍來選擇IMF的總裁破壞了該組織的合法性。金磚國家這時的突然“發聲”,事實上也表明了新興經濟體期望建立國際秩序的決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