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抗通脹 歐美與亞洲上演“智豬博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5 09:18:16  


博弈論中有一個著名例子——“智豬博弈”,講的是豬圈裡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搶食吃,搶食之前要按一下按鈕,但先按的要付出成本。在此種博弈中,小豬的最優選擇就是等待大豬作出決策。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當前全球各國抗通脹的決策中,歐美各國和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正在上演一出“智豬博弈”。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歐美與亞洲各經濟體政策趨向分化,歐美國家更樂意扮演“小豬”角色。

  表現是加息的不對稱

  應對通脹,毫無疑問需要實施緊縮性政策,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息。當前各國加息舉措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歐美國家明顯拖延(2010年以來歐美大國中只有歐盟加息一次),亞洲各國則加息連連。

  近期,亞洲迎來了又一波加息潮。4月20日,泰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2.75%。5月3日,印度央行加息50個基點,將銀行存款利率從3.5%上調至4%。5月4日,越南央行宣布將該國再回購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至14%。5月5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央行宣布分別上調該國基準利率25個基點。與之相反,同樣面臨不斷上漲的通脹壓力,美聯儲、歐央行、英國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都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可以說,當前在抗通脹的政策立場上,歐美與亞洲國家的政策趨向分化。

  這種加息的不對稱和不同步,正是當前歐美與亞洲“智豬博弈”的典型表現。全球抗通脹總體呈現出“大豬(亞洲各國)按鈕,小豬(歐美各國)進食”的局面。

  差異是“智豬博弈”的基礎

  通脹雖然日漸成為全球現象,但是對各國的危害不同,從而造成各國政策關注的重點不同,這也是歐美與亞洲當前防控通脹政策博弈的基礎。

  概括來看,亞洲各國主要致力於防控通脹,而歐美各國則緊盯經濟增長。換言之,通脹危害對於亞洲各國比歐美各國要大。對亞洲各經濟體而言,據亞行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以來各經濟體食品通脹率已經突破10%,CPI增幅將從去年的4.4%加速至5.3%。分國別來看,印度4月份的通脹率達到8.66%;新加坡4月份通脹率保持在4.5%的水平;韓國5月份CPI上漲4.1%,已連續5個月超過4%,且核心通脹率達到3.5%,升至兩年新高;越南5月份通脹率達到19.78%,創2008年12月份以來最大升幅;而菲律賓5月份CPI預計也將處於6.8%~7.5%的高位。而反觀歐美各國,確保經濟增長是當前主要目標。

  而對美國而言,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季率增長為1.8%,低於預期,這表明美國經濟在經歷前幾個月的持續改善之後,再次陷入不確定境況中。對歐盟而言,除德國等經濟形勢向好,但歐盟內部分化現象更加突出,加之債務危機影響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經濟向好態勢繼續維持的難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