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近兩年來,馬頭圍道似乎變了一條充滿死亡陷阱的街道。二零一零年一月底,馬頭圍道45號J唐樓發生近二十年來香港最嚴重的塌樓慘劇,整幢六層高的樓宇因為有工人拆除主力牆時不當而塌下,共有四名市民在塌樓意外中失去生命,另外有兩人受傷。塌樓慘劇的陰霾還未過去,馬頭圍道這條不到幾公里長的道路又出現另一宗慘劇。距離塌樓現場不遠的111號昨天凌晨發生可怕的三級火,幾十名住客在睡夢中被驚醒,倉皇逃命。但其中有四名住客走避不及,葬身火場,包括一位母親及她的兩個兒子,而母親原來更已懷有三個月身孕。換言之,這場起因可疑的火災造成了四屍五命的慘劇,還有傷勢嚴重的傷者在醫院掙扎著。
《苹果日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稱,這樣危險的“三無”樓宇只是樓宇問題的一個縮影,它關於政府、舊樓業權、業主住客間關係等多方問題,若此般問題不妥善解決,則將變成又一個死亡的陷阱。
目前我們除了希望傷者能早日脫離危險期早日康復外,也期望警方及執法部門能盡快查明火警的原因。若果確定事件涉及人為因素或縱火,希望警方能盡快把兇徒繩之於法,為火災的死傷者討回公道。應該看到,舊樓重建涉及龐大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在現時樓市狂潮下,位於市區的舊樓已成發展商、重建者的肥豬肉。能成功集齊業權申請重建的話,土地價值登時上升數十倍,帶來的利潤數以億元計。在這樣的厚利下,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以威嚇的手法令居民陸續遷出並非不可能的事,過往在一些收樓爭議中也曾出現過各種滋擾居民的行為,包括“製造”各種各樣的意外以至小火警等。究竟今次造成四屍五命的火災只是意外還是涉及收樓、經濟利益的犯罪行為,警方當然有需要及早查清並向市民交代。
重建涉及的龐大金錢利益固然可能是催生今次慘劇的原因,馬頭圍道舊樓群以至其他市區舊樓長期缺乏維修、缺乏管理、缺乏基本監管也令它們變成充滿危機的陷阱而不是安樂窩。去年倒塌的唐樓就因為管理不善,長期對屋宇署發出的修葺令及清拆令不聞不問,以至樓宇結構失修,一遇意外便全幢倒塌。
昨天發生火警的馬頭圍道111號情況只有更差。大廈不但是無業主立案法團、無管理、無維修的“三無樓宇”,大廈內更有多個單位被改裝、分拆成多個較細的單位及房間出租。換言之,大廈內的雜物、人流固然遠比原先應有的負荷多,更沒有任何人定時巡查管理或清走雜物,令梯間、公眾地方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家具雜物佔用,平日出入已有困難;碰上昨天那樣的火警更成為助燃物及障礙,令濃煙與烈燄更容易向樓上擴散,對居民構成更直接及致命的威脅。昨天幸運逃出火場的居民就一再申訴,指大廈樓梯佈滿雜物,令他們逃生極為困難。
當然,出現“三無樓宇”不一定是政府的責任,舊樓業權不清,業主住客間不合作也有關係。但是,既然“三無樓宇”已成為顯而易見的死亡陷阱,並對居民、對附近的市民及社區構成莫大的威脅,政府方面實在該研究引入緊急的措施,例如成立臨時託管委員會,負責大廈公共地方的基本管理,減少雜物堆放阻塞的問題,再逐步協助居民成立管理委員會,徹底解決“三無”問題。
若果再不著手解決“三無”樓宇問題,只怕馬頭圍道及其他舊樓將出現一個又一個死亡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