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公眾需要“零事故”安全理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7 11:46:00  


  假如時光回轉二三十年,北京地鐵四號線1死30傷的悲劇,估計不會引起這麼強烈的關注。而今,聽聞地鐵扶梯溜梯致人傷亡,人們感同身受驚魂不已。公眾安全意識的如許差別,印證的正是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卻也在深深地叩問,我們需要建樹什麼樣的公共安全理念。

  從煤礦事故到高樓大火,從馬路井蓋陷阱到娛樂設施故障,近年一些地方和領域的安全事故,每一次都引起公眾密切關注,當事方和主管方每一次都在事後強調要亡羊補牢,舉一反三。比如此次事故發生後有關部門就緊急通知,立即對全市的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進行安全檢查,排查隱患。我們希望,有關部門的應對,不要止於這一步。

  從根本上說,這仍然是一種“有病治病”的公共安全治理思路。公眾的安全意識增強了,政府的安全理念也要跟上。現時代人流的密集和頻繁流動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問題、隱患、事故亦頻繁出現。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的安全理念就不僅要與公眾的安全意識、公共安全的實際需求合拍,更應超前。這樣才能令公眾感到生活出行很安全,很放心。

  公共安全的最高境界是“零事故”。雖然這樣的狀態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達不到,但這樣的理念我們卻需要加快建樹。因為,隨著公眾安全意識的不斷加強,會出現“零容忍”的觀念和態度。一起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可能在瞬間點燃公眾的不安全情緒。唯有建樹“零事故”的安全理念,才能令公眾對所處環境獲得一種前置性的安全感。否則,公共安全事故不斷發生,公眾就會對所處環境有一種“不安全”的心理確認,對政府部門的安全履責投以“不信任”。

  這種“零事故”的安全理念,即是要著眼於“上醫治未病”,通過“零事故”倒推責任部門的安全職責,革新責任部門的安全意識,進而建樹新的安全管理思路與方法,形成“零事故”的安全管理體系。有了這樣的理念和制度、方法,“零事故”未必會完全實現,但事故發生率必將大大降低,最終使公眾獲得前置性的安全感,即使突發公共安全事故,也能獲得公眾諒解。

  在“零事故”的安全理念及制度之下,公共場所及設施的安全布局須考慮諸種突發狀況,安全巡檢不僅要常態化更不能走過場,對責任人“零容忍”以促使其視安全責任如劍高懸不敢有絲毫大意。

  至於有人針對此次地鐵事故提出“應該採取必要的手段,限制或減少地鐵的人流量”的辦法,和那種一說強化校園安全就是不准學生出去玩一樣,是一種機械而僵化的治理思路,也早已過時了。因為公眾所需要的安全,不是要處處受限。(時間:7月7日 來源:京華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