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5日電/聯合報黑白集今天刊文指出,吳敦義成為馬英九的競選搭檔。看好者認為吳敦義的口鋒銳利,可以操持攻勢;看衰者則認為,吳敦義口無遮攔,不免禍從口出。
吳敦義兩度與李登輝隔空交火,都成了惹眼的新聞;但評價仍是見仁見智,究竟是操持了攻勢?或是多言賈禍?
吳敦義突然挑上李登輝,可謂是一奇襲。就政治時機言,正值李登輝涉貪起訴而蔡英文挺李之際,吳敦義的動作,使人重新思量李登輝的角色,並使國民黨擺脫“尊李”的尷尬,這些也許皆有戰術性的功效。但是,第一次是奇襲,第二次就顯得是炒冷飯了,須考慮後座力。
吳敦義再度槓上李登輝,已經流於瑣碎。一方面仍指李登輝時代黑金盛行,另一方面不忘標榜自己曾建言李採“總統”直選。李登輝聲稱,若不是他照顧,“一個記者,怎麼當到市議員?”吳則稱“我當了七、八年台北市議員,李才當台北市長”。對於李指吳是“白賊義”,吳敦義居然把王玉雲一家拖下水,還說罵他的人已“客死異鄉”。至此,吳敦義又陷於他時常發作的過度自我防衛,甚至在不自覺間又在樹敵,攻勢中暴露了挨打的缺口。
上駟對上駟,不可上駟對下駟。吳敦義對李登輝的第一擊,可謂是自以下駟對李的上駟;得點之後,吳即取得與李同居上駟的位階。但是,取得上駟位階的吳,再度襲李,即是自以上駟對李的下駟。
連李登輝都說,“我又不選舉,何必找我”。吳敦義以“副總統”參選人的高度與位階,盯上李登輝這個高度爭議性的過氣人物,完全不問見仁見智的後座力,說的是兩人打不打小白球的無聊事,這豈不是上駟對下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