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人看周邊:俄國家圖書館,無形學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00:22:30  


 
  聖彼得堡是一座博物館城、大學城、文化城。這裡有彼得大帝時代的科學院,40多所高等院校,400多個科研機構;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多出自歐洲建築大師卡梅倫、誇倫吉、羅西和貢扎戈之手。

  在眾多博物館的包圍中,圖書館坐落於市中心涅瓦大街附近毗鄰皇宮的十字路口,距離繁忙的商業街不遠。歐洲啟蒙時代對俄羅斯的影響在聖彼得堡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圖書館建築也不例外。與周圍的博物館相互映襯,圖書館也沿襲了希臘神廟的古典主義風格,高達數層的立柱、長方體型的規則結構、強調采光等實用功能的設計……穿梭於立柱之間,好比穿梭於“自由思想”的雅典學派。青色的大理石表面透出理性之光,泛著冷峻的色調,使人油生肅穆之感,不同於中世紀般的繁瑣,線條硬朗而清晰。

  這座歷史名城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創建故稱聖彼得堡。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此後一直到1918年3月,它作為俄國的首都長達兩個世紀,而國家圖書館的創建就是這兩個世紀裡的創舉。1795年5月27日,獨具慧眼的葉卡捷琳娜女皇二世意識到,公共教育缺乏的俄羅斯迫切需要一座供公眾使用的圖書館,於是批准建築師葉戈爾•索克洛夫為帝國公共圖書館設計的大樓,即日著手興建,始稱“帝國圖書館”。1814年,圖書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更名為“帝國公共圖書館”,它的主要職責還不是啟迪民眾,而是為國家保存文庫,保存俄羅斯的出版物和手稿、檔案和傑出文化作品。

  後來,聖彼得堡依次更名為彼得格勒、列寧格勒。至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這座城市恢復了它的原名聖彼得堡。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在這裡發生,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年代,這座城市經受住了德國法西斯軍隊900天的圍困,被後人稱為“英雄城”。在此期間,圖書館也幾易其名,直至2001年3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通過了第226號政府條例,圖書館正式更名為“俄羅斯國家圖書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