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和平發展政治基石:九二共識不可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1 00:32:13  


 
  結論

  當前“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時代主軸,兩岸關係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且呈現出不可逆轉性。作為兩岸生活世界的構建者、參與者,兩岸各政黨必須積極作為,尤其是民進黨,應理性務實地討論以至調整其僵化的兩岸政策,以一種積極負責任的理性政黨形象參與到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潮中。

  兩岸融合已現端倪,還會持續發展,兩岸人民共同參與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中去,共同締造一個屬於兩岸人民的統一中國。“以人為本”是兩岸政黨的共同目標,也是兩岸政黨傾向執政的根本宗旨,兩岸應堅持“人民最大”這一共同的立場,開展對話,開展交往,在平等理性中溝通協商,在尊重同情中彼此體認,共同構建兩岸的共同意識形態,最終使兩岸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注釋:

  (注1)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htm

  (注2)江丙坤:陸客消費強日月潭鴨蛋不夠賣,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3/7/2/101637285.html

  (注3)新華網:王毅會見中國國民黨青工總會大陸訪問團,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1-03/26/c_121233084.htm

  (注4)黃閩:《“一中共表”是未來兩岸政治互信的新坐標》,香港《中國評論》2011年2月號。

  (注5)倪永傑:《兩岸和平發展路徑探索: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價值》、《兩岸共同價值的意涵與形成機制》、《兩岸構築共同利益盛世遲早到來》,香港《中國評論》2009年7月號、9月號、2010年10月號。三篇文章系統的闡述了何為兩岸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並論述了二者的實現路徑。本文所述共同意識形態就兩岸而言包括這兩個方面。

  (注6)徐震:《哈貝馬斯主體間性理論評析》.《世紀橋》,2007年第7期。

  (注7)程志民、江怡主編:《當代西方哲學新詞典》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9-340頁。

  (注8)衣俊卿:《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頁。

  (注9)唐樺:《兩岸關係中的交往理性初探》.《台灣研究集刊》2010年第3期。作者在文中詳細論述了“兩岸共同生活世界”的形成。由文化、社會和個性構成的生活世界是交往行為者始終在其中運動的視野、境遇或背景,是主體間交往的意義世界和文化世界。“生活世界”是主體間的交往得以開展並實現合理化的背景世界,就其本質而言“生活世界”是一種“文化世界”。

  (注10)衣俊卿:《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頁。哈貝馬斯提出了,主體“自我同一性”的實現經歷上述三個發展階段,即“自然同一性”、“角色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本文借鑒其三階段的論述。

  (注11)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9/03/content_3438800.htm

  (注12)章念馳:《共同締造新中國,兩岸均是主體》.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3/8/4/101638448.html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