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國華人高學歷不代表高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6 10:10:09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近日,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印度人和華人進入文法學校的比例高於他們在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專家認為,少數族裔比白人更重視教育,將接受優良的教育當做進入當地主流社會的階梯。

  亞裔教育令人稱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英國文法學校提供免費教育,按照學生能力錄取,畢業生一般進入牛津、劍橋大學等名校,為今後從事官員、醫生、法官和教師等主流性行業打下堅固基礎。

  據政府調查顯示,在大倫敦、大曼城,12%的文法學校學生是印度裔人士,華裔學生為4%;在中部以西地區,不包括伯明翰,來自少數族裔學生在文法學校所占比例已上升至19%。雖然中產階級白人學生仍是文法學校的主要組成部分,但較貧困的少數族裔學生,已成為文法學校的第二大生源。 
 

  不僅英國,其他西方國家的亞裔在教育程度上同樣令人稱道。據調查顯示,在美國,25歲以上的華裔群體擁有本科以上學位的比例達51.8%,是美國人的兩倍(26.4%),在美國最好的幾所大學,亞裔比例高達10%至30%;加拿大的華裔高中生讀大學的比率達57%,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43%的學生來自中、日、韓三個族裔,而白人學生只占38%;在澳大利亞的公立精英學校有80%的學生來自華人家庭。

  教育傳統根深蒂固

  早期移民的亞裔群體由於自身文化水平等限制很難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他們不希望子女重蹈覆轍,極其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爾.戈爾登在其著作《入學的代價》中稱,亞裔在西方國家是一個被孤立的群體,他們既享受不到其他少數族裔所能享受的優待,也沒有白人上層階級所擁有的財富和血統。這決定了亞裔只能依靠知識改變命運,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同時,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學而優則仕”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加拿大《北美時報》分析指出,亞洲族裔普遍重視教育,已成為一種民族特征。而且新一代的亞裔早已改寫了原有的“只重視學習而無任何能力”的情況,許多亞裔新生代成為胸懷世界、創造力強、興趣廣泛、積極進取的精英人才。

  參政意識亟待提高

  良好的教育培養了亞裔較高的知識水平和人文素養,但並不代表一定能進入西方主流社會。調查顯示,亞裔占美國人口的5%,但亞裔官員僅占0.3%;矽穀30%的軟件工程師是亞裔,但只有6%的董事會成員;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9位亞裔CEO;美國知名大學中,擔任校長或教務長的亞裔只有2%。

  評論稱,擁有高學歷的人並不代表有高地位,雖然亞裔在教育上堪稱“模範族裔”,但在公共服務、社會影響、參政議政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美國有色人種中,非洲裔選民參與選舉的比例高達90%以上,而亞裔參與程度低了許多,特別是華裔,參與程度只有20%。而且亞裔作為整體提出保障自身利益的議題並不多,在主流社會無法形成共鳴。

  因此,有分析認為,進入西方主流社會不能僅僅依靠高學歷,積極參政,關心當地時局也是亞裔提高自身地位的關鍵。此外,亞裔還應注重塑造積極健康、熱情活力的形象,主動參與主流社區、其他族裔社團的活動,改變其他民族對亞裔的偏見,並在多元文化中鍛煉自身的應變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