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3萬華人苦守意大利“溫州城”普拉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3 10:38:15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意大利小城普拉托如同整個歐洲一樣,今年夏天緩慢的經濟復甦,讓那裡的天氣都顯得更加悶熱。在這樣的大熱天裡,最忙碌的是生活在那裡的3萬多華人華商。意大利報紙說,“在普拉托中國城,意大利人成老外”,而當地華人也開玩笑說,“普拉托的公交車只有司機是意大利人,乘客幾乎都是中國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人華商曾挽救過普拉托的經濟,成為了普拉托守住“歐洲紡織中心”地位的“頭號功臣”,而這兩年,華人的日子卻有些不好過,當地警察“登門拜訪”成了家常便飯。《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輾轉來到普拉托,兩天的採訪結束時,感動的是華人華僑立足他鄉的勤奮,擔心的是異國人對他們的態度和“重罰”。如果普拉托華人不能適應意大利的社會和政治變化,不能走上更加正規的經營之路,今後等待他們的麻煩或許會更多。 
 
  “普拉托的再度輝煌不能沒有華人”

  據環球時報報道,意大利華人最集中的城市不是羅馬,不是米蘭,而是普拉托。普拉托市位於意大利中部偏北,東南距佛羅倫薩16公里。這個曾經聞名歐洲的紡織品集散地,人口約20萬,而在當地生活的華人保守估計超過3萬。難怪有一位在普拉托生活過多年的華人開玩笑說,“普拉托的公交車只有司機是意大利人,乘客幾乎都是中國人。”

  上世紀80年代,普拉托的紡織業受到全球化衝擊,失去了歐洲紡織中心的地位。恰在此時,大批華人陸續走進普拉托,他們租下一些廢棄的廠房,開始在異國他鄉的打拼。普拉托的再度發展從此也與華人聯繫在一起。普拉托本屬於佛羅倫薩邊上的一個附屬小城鎮,到20世紀末,由於經濟發展連年好轉,人口有所增加,普拉托被單列為省,普拉托也成了這個省的首府。這在意大利行政管理史的變遷中極為罕見。普拉托當局因此很在意如何與合法居住的華人相處。幾年前,普拉托一位副市長曾公開誇獎中國人聰明能吃苦,並承認“普拉托的再度輝煌不能沒有華人”。

  但從去年開始,普拉托的華商卻感到氣氛與往年大不一樣。2010年1月,普拉托當局就調集過上百名國家警察、40多名憲兵,甚至出動警用直升機,配合稅警、市政警察及有關監察部門,對華人企業進行地毯式檢查。普拉托警方負責人法比奧.皮凱利曾表示,檢查目的是打擊華人社會非法活動,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去年6月,普拉托當局又進行了“掃黑大中華行動”。僅6月28日一天,就有20多家大型華人企業被查封,損失慘重。今年6月下旬,意警方又對普拉托及佛羅倫薩等地的70多家華商進行突查,沒收了價值2500萬歐元的財物。此外,還有300多家華商的經營權被凍結。

  “願與中國人做生意,不願做鄰居”

  《意大利時報》曾以“在普拉托中國城,意大利人成老外”為題報道說,普拉托的“中國味道”是從嗅覺開始的:濃烈的中國香料和油炸氣味是剛踏上普拉托中國城的任何一個人首先聞到的。抵達普拉托的當天中午,《環球時報》記者在當地華商張先生的陪伴下,走進彼斯托伊斯街的一家中餐館。餐館裝修得氣派、典雅,能同時接納上百顧客的餐廳裡,客人不足一半,且全部都是華人。很多人操著地道的浙江方言,吵吵鬧鬧。

  在普拉托,浙江人居多,其次是福建人。據了解,當地僅溫州人擁有的銷售企業就有約700家,製造企業約3000家,那裡的低端服裝生產基本被這些企業掌控。近幾年,普拉托還有來自中國東北等地區的移民,有一些中年女性還嫁給了當地歲數比較大的男子。

  來自瑞安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19年前偷渡到意大利,然後就在他姨媽家開的服裝廠裡打起黑工。據張先生說,沒過幾年趕上意大利“大赦”非法移民,就辦了居留,買下攤位,開始“賣散”生涯,就是自己做點小生意。張先生說,前些年生意很好,不到兩年他就還清了所有的債,把老婆和孩子也接了過來,並貸款買了房,但這幾年不行了,因為“賣散”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中國貨不值錢了,意大利人的購買力也不行了,所以大家都往下砸價,誰也賺不到錢了。

  在記者就餐的另一家中餐館,溫州老板娘開餐館已經十幾年,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但還是熱情地告訴記者:“普拉托到底有多少家中餐館誰也說不清,總是有新開的,也有關張的,大約三四十家吧。”據她講,現在中餐館生意不好做了,因為這兩年走了很多中國人,再加上經濟危機,意大利人來得也少了。另外,當地警察的幾次大規模查封行動,讓當地華人感覺不踏實,有些人舉家遷到羅馬等城市,有的繼續開工廠,也有的後來不願意再這樣“不死不活地混下去”,幹脆回國了。

  張先生的姨媽曾在普拉托開服裝廠,3年前大賺一筆後,一家人也搬到羅馬開店。張先生說:“賺錢靠仿造名牌,我只能告訴你這些,具體怎麼仿造,是什麼牌子,我就不能說了。”張先生笑著說:“在意大利老老實實守法的人,只能是剛夠溫飽,別想賺大錢!”而工廠裡的工人收入能差出好幾倍:會做衣服的車工每月能賺1500到2000歐元,老板包吃包住;雜工最辛苦,每天睡四五個小時,每月只有700歐元;沒有居留證件的黑工待遇就慘多了。

  普拉托的華人企業集中在郊外的伊奧羅服裝工業區,大大小小最多時有近4000家。在市內,華人主要生活在彼斯托伊斯街和費爾茲街周圍。在這些區域,很容易找到華人開的餐館、金行、超市、網吧、按摩店以及其他店鋪。在華人聚居的街道上,當地政府貼出用漢字寫的“請排隊”、“請不要亂扔垃圾”、“請不要隨地吐痰”等標語,與之相對照的是,有些街頭的牆上胡亂地寫著“搭鋪(合租)”、“按摩”和手機號碼。

  第二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郊外的伊奧羅服裝工業區時,正趕上華人企業最忙碌的時候。批發、運送衣服、鞋、包的車輛來來往往,來自意大利各地的商販與中國商販擠在一起,吆喝聲不斷。受金融危機影響,意大利很多地方的市場都顯得蕭條,因此,眼前熱鬧的場景多少出乎記者所料。

  更讓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幾個華人老板都冷冰冰地拒絕了採訪要求。見老板不接待記者,下面打工的華人也不敢和記者說話。好在一個名叫馬西姆的意大利商人很痛快地和記者攀談起來。馬西姆在往自己的貨車上裝了9大包服裝後告訴記者:“我也是做小買賣的。”談到對當地華人的印象,馬西姆說:“如果做生意,我很喜歡和中國人打交道,因為中國人的東西便宜得讓意大利人想不到,我們打上個牌子,一倒手能賺很多錢。但如果是做鄰居,我不喜歡。”

  意大利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有時真的讓人感到氣憤。記者走進普拉托一家意大利人開的酒吧,與3個正在喝酒的意大利老頭兒搭訕,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是“素質低,說話聲音大,旁若無人,隨地吐痰,亂扔東西,中國人不懂法,膽子大,什麼事都敢幹,很有錢”。聽著他們這樣議論自己的同胞,記者心裡真不是滋味。忽然他們又神秘地說,他們很喜歡中國女人,中國女人的皮膚很光滑。3個意大利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只要有錢,每天都可以到按摩院找中國女人。看著他們那色迷迷的眼神,記者毫無與他們再談下去的興趣。

  華人認為當局打壓“過了頭”

  在意大利的媒體上,有關普拉托的消息顯得有些負面,比較新的涉及到當地華人吸毒和賣淫。意大利《新聞報》在去年6月的“掃黑大中華行動”期間形容“華人企業讓普拉托成了神出鬼沒的世界”,華人制衣廠的門窗都用黑布遮擋得很嚴實,為的是躲避意方檢查人員視線,“把新的工人奴隸隱藏起來”。文章說,普拉托3萬到3.5萬華人中有1/3以上是非法移民,“他們奴隸式的工作強度是每天從普拉托100萬件成衣出貨量的保證”。普拉托當地意大利人稱,“中國人不給意大利人找麻煩,但他們不遵守意大利的法律又讓人很惱火”。

  對當地人的議論,很多華人並不認同。意大利福建華商會的一位負責人今年5月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在在普拉托經商的華人生意已經規範化了,這對國家形象有改變,但他認為,意大利人對中國的偏見很難改。也有當地華人表示,當地偏右的政府不念華人為繁榮普拉托經濟做過貢獻,對華人採取打壓的手段“過了頭”,就知道重罰,很少採取溫和的方式。當地華文媒體曾嘲諷普拉托政府金庫靠的是重罰華人企業而“增收”。一些意大利人的心態較為複雜,他們為華人帶來的經濟活力感到高興,也因華人經濟過於“膨脹”有所擔心。普拉托當局慢慢改變了以往的思維方式,從過去例行檢查個別華人工廠逃稅漏稅和雇黑工,到現在開始對華人圈進行整體“打黑”。今年8月初,普拉托市市長還與警方負責人、稅務局負責人一起商討如何解決華人企業偷漏稅的現象。有些當地華文媒體也反思說,只有華商真正走合法經營的道路,不再存僥幸心理,才會有更好出路,否則前途令人堪憂。

  在普拉托華文報紙和網站上,經常可以見到有關華人涉嫌犯罪的報道。今年5月,意國家經濟和勞動委員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華人犯罪的數量遠低於其他外籍人員,但過去幾年華人犯罪事件明顯增多也是實情。此外,在意華人還很難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今年1月,普拉托大區前議員馬菲在接受意大利《共和報》採訪時說,華人想要融入當地社會“至少要等到第二代華人”或“等到有華人當選某個意大利重要城市的市長後”。他認為,華人移民在意大利還是新生事物,第一批華人移民平均年齡50歲,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都很難融入當地社會。這或許也是生活在普拉托甚至整個意大利的華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意大利華人華僑佛教總會”設在普拉托的一座佛堂。在佛堂工作的安娜今年51歲,來意大利前在溫州的一所中學教歷史,她告訴記者,除佛教總會外,普拉托還有3個華人團體,分別是普拉托華商會、普拉托旅意福建華僑華人總會。這些僑團已開始注意與當地的關係,希望能提高華人的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