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送機會 中國“被迫”成為海上強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8 00:19:25  


 
  19世紀後期,洋務派重要人物郭嵩燾代表清政府赴歐洲考察後,得出了中國之落後於西洋,不僅在於表面的槍炮、軍艦,而更在於觀念、發展方式等深層次因素的結論。但在當時,自恃天朝大國的國人竟大多視這一極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觀點為“極蠢”之謬論。同是洋務派的李鴻章雖為其好友郭嵩燾惋惜,但其自身卻同樣在犯著只重表面,不究實質的錯誤。李鴻章模仿西洋,造了一只沒有強大工業經濟實力做支撐,只有槍炮和軍艦之表的紙老虎北洋水師,結果被擁有強大工業經濟後盾的日本撕得粉碎。

 甲午海戰之後,中國人不再關注海洋,而是將精力全部投入內陸。因為中國不同於日本、英國以及歐洲那些由城邦經濟發展起來主要依靠海洋開拓的國家,中國這樣一個主要依靠內陸經濟發展起來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大國,如不打下堅實的內陸經濟基礎,短時間內或突然間轉向海洋,不但不可能,也不會實現真正的強盛。而經過了20世紀的百年風雨和跨世紀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才真正打牢了堅實的內陸基礎。

  當今世界,大國間綜合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較量,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個領域的實力上,即航天水平、貨幣地位和海上力量。在這三個領域的抗衡中,航天作為集軍事、民用尖端科技於一身的人類前沿領域,其戰略地位最為重要。而讓幾乎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這個領域,中國早在一窮二白、食不果腹的20世紀70年代,就實現了震驚世界的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