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重門”背後的權力傲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2 13:33:36  


5月11日,故宮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員擺手謝絕參觀。
  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鄭欣淼接受新華社專訪,回應“十重門”,向公眾致歉。這是8月19日下午的事情。

  這個面見記者的行為,距故宮5月8日發生展品失竊事件,正好100天。這100天裡,故宮屢屢被曝醜聞,院長沒有露面。這個面見記者的行為,離新華社報道“故宮等近期熱點事件回應滯後遭質疑”,連半天都沒有。院長接受專訪,效率真是驚人。

  新華社在百日之期發出故宮回應熱點事件滯後的報道,巧合還是有意,我不知道。院長鄭欣淼接受專訪,是自主而為,是想到了百天之期,還是被新華社報道促發,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院長100天沒有面對媒體,而故宮總共有“十重門”。

  “十重門”,涉及到故宮的方方面面,安保之失、文化之失、文物管理之失、文物研究之失、經營規範之失等等,靡不畢備。故宮僅在被曝一件一級文物被“無損檢測”損壞二十多天後,派出了一位副長官面對媒體,表示沒有“無膽瞞報”。“十重門”,絕大部分已被證實,但沒有一件是故宮自己說出來的,大多數情況下,其主管部門文化部也未曾與聞。然而,故宮堅稱從來不曾瞞報,即使發生幾年都沒有說出來也沒有報上去的事情,都不存在瞞報的問題,最多只是遲報。

  時間,在故宮的標準來講,可能是以朝代為單位的,所以它幾年不報,乃至上百本善本書去向不明有近半個世紀,都不算瞞,而只算遲報。或者,故宮的眼光是非凡的,所以碎個盤子、扔幾件佛像、泡一件屏風、丟上百本古籍,都屬於“內部處理”的小事,犯不著上報文化部、通報全社會。

  文化部是否認可了故宮的做法,不得而知。故宮連發“十重門”,文化部幾乎總是“還不了解”“正在了解”,但既少介入調查,也未痛加切責。故宮不肯面對公眾,文化部並不生氣;甚至故宮不肯向文化部報告實情,文化部也並不氣惱。由此,故宮醜聞迭發,院長秘不見人,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