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問責和公開,先從“十重門”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2 13:45:33  


  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裡,故宮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門”,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拷問。8月19日,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接受記者專訪,回應外界質疑。

  此前,故宮面對一次次輿論風波,處處被動,反應總是慢一拍,態度也不夠坦誠,所以一直未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諒解。這次,故宮的最高主管官員親自上陣,就“十重門”全面作出說明,一改此前的消極姿態,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根據鄭欣淼院長的說法,不難看到,故宮對於“十重門”的反思和總結,有著兩個關鍵詞。一為問責,對此,鄭院長的表述是這樣的,“關鍵是抓好‘人’的問題”;“必須加強責任感的培養和責任制、問責制的落實”……二為公開,相應的表述則是,“長期以來,我們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工作狀態……缺乏與社會及時、充分的互動與溝通”;“特別是保證公開透明”……

  鄭院長的說法,我們深表贊同。然而要注意的是,問責和公開,不能停留在思想上的檢討層面,也不能跳出現在只看“未來”。就眼下故宮“十重門”的處理,以問責和公開兩個原則觀之,還有著諸多的不足,對此,在鄭院長此次公開回應之外,故宮方面還得拿出更積極的作為。

  先說問責,“十重門”是否該問盡問,尚存疑問。例如,對於“會所門”,鄭欣淼院長表示,“我院對合作的公司平時監管不嚴,對其違反協議私下醞釀會員制的行為沒有及時察覺”,言下之意,其中有失察之責,可對此,為何未見有相應問責?對於“哥窑門”,鄭院長表示,未第一時間上報,“我們對此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可這樣的責任應由誰來承擔?還有,故宮的問責多給人留下點到為止的印象,出了問題,往往只是基層工作人員受追究。而正如鄭院長在總結“錯字門”時所說,“事情發生在具體部門和承辦人,根源還在院領導”。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缺失,難道和其上級主管的管理督促不力就沒有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