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媒體觀察:美國的路在何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6 00:10:15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天津網刊文指出,上世紀90年代,全球化觀念自誕生就得到美國多數精英的全力追捧。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讓美國人歡欣鼓舞,他們為全球化的到來歡呼,或者更進一步說,為美國時代的到來歡呼。《世界是平的》一書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全世界到處都是機會,只要你有足夠的想象力與能力……經濟行業的人看見‘平經濟’,發現了無限商機……普通百姓看見了明天自己也有機會創業當老板,家庭主婦則可以在家裡一邊看孩子一邊為遙遠的人們工作……”在他們看來,全球化就是世界美國化。全球化讓世界其他地區富裕、民主和和平,而美國則更加富裕、更加強大。這種信念似乎已經成為美國國內經濟和外交的指導原則。

  如今,特別是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最近美國國債危機之後,美國人的這種信念開始動搖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隨著外包、低技術生產的離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及美國高科技製造業的繁榮,外包服務和部分製造業的離岸,也讓美國的部分工作機會也轉移到了國外,這讓一些美國人對美國未來的就業表示擔憂。美國的經濟和外交精英說,別擔心,美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美國未來的財富和高標準生活將建立在服務業和超高科技研發上。美國人將從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工作,讓中國、印度和巴西這些發展中國家來幹那些“肮臟、費力”的工作。這樣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各盡其能,彼此交換,每個人都變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這或許就是美國人有關世界全球化的最好圖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