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移民加拿大生活態度轉心靜寬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0 11:29:11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加拿大的華人移民逐年增多。在多倫多居住的中國大陸移民現在已有20多萬人。從北部的黑龍江到南部的兩廣,西部的青海到東部沿海地區,中國各個省份的人,在多倫多幾乎都能見到。不管從哪裡來,不管帶過來什麼習慣和風俗,也無論來的早還是比較晚的,在加拿大生活了一個時期,都不能不沾上加拿大的味道。 
 
  劉先生:教授變成了卡車司機

  劉先生從上海移民多倫多到今年9月12日正好六整年。來的第二年曾回去過一趟,在上海住了二個月,他總的感覺還是多倫多的大環境好,雖然自己的小環境沒有預想的那麼順利。從那次回去以後,劉先生再沒有回過上海。現在,劉先生和太太和女兒都拿了加拿大護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都安定了。

  劉先生移民之前在上海的一所大學當經濟學副教授,有碩士學位,太太是學化學的,碩士畢業後,工作了幾年,又回到學校讀博士。移民的時候,太太的博士還沒有讀完,就陪著先生過來了。來的第一年,情況很糟,劉先生和太太都找不到專業工作,又不甘心打體力工,沒有收入,只能省吃儉用,太太成了職業家庭主婦,先生去社區學院進修金融,由於英語不好,感覺前景無望,沒有讀完就輟學了。

  經朋友介紹加入了煤氣公司的門對門銷售團隊,劉先生英語不好,廣東話也不會說,一年下來也簽不上幾單生意。那時還沒有車,搭別人車不方便,門對門銷售也不是劉先生的事業追求,就決定放棄了這份謀生的工作。好在那時太太找到了多倫多大學的一份實驗室工作,一年的合同。劉先生就替換了太太在家操持家務。一年後太太沒能續約,夫妻倆人又雙雙沒有了工作。劉先生說,那個時期,心情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夫妻倆經常鬧意見,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是過一天看一天,沒有什麼長遠打算。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學開大TRUCK,考了證加入了一家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先跑加拿大貨運,後來就跑美國貨運。這一幹至今就是三年。這期間劉先生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棟房子,買了車,他打算今年再買下一輛二手TRUCK。太太也經常陪著他長途貨運,孩子讓姑姑照料。劉先生說,剛移民時,總想找一份體面的專業工作,至少也是坐辦公室的工作,那時覺得幹體力工太丟面子,說出去讓人恥笑。這種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精神和生活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苦悶和艱難。說到改變,劉先生認為生活態度的改變是他移民之後最大的改變。現在生活得非常開心,和太太開車跑二個星期的長途,沿途賞風閱景,順便游覽了美加許多地方。

  幹藍領,可能被國內的同事認為自甘墮落,但是自己卻生活的開心,現在也不原意再去幹原來的專業工作了。劉先生說:“在多倫多,生活的選擇是多樣化的,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都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感受。其實在多倫多可以幹的事很多,關鍵是你的生活態度決定你的選擇。”

  夏先生:見了加總理 也沒有激動的感覺

  夏先生來多倫多五年多,從中原省份的一個小城市移民過來。來之前,在這個城市的司法局工作,任第三副局長。夏先生說他也算是這個城市受人高看一眼的政府官員。夏先生是隨著太太移民過來的。太太的英語好,來的第二年,就在政府的青年輔導中心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家庭生活雖然不算富裕,在多倫多生活過日子沒有問題。

  五年來,夏先生斷斷續續的打過幾份工,也組織過協會。夏先生生性好動,喜歡替人家張羅事,喜歡和朋友聚堆。他最喜歡的是社會活動,不管是華人社區還是別的社區,能參與的大型活動,他都會去。市選時他參與,聯邦大選時,他也參與,替候選人插牌子,挨家挨戶派送小册子,安排籌款晚宴等等。

  夏先生的名片盒子里有不少國會議員、省議員、市議員的名片。夏先生說,這些片子都是參加社區活動時,人家和他握握手隨手給的,沒有人問他是幹什麼的,或身居何職。這幾年里,他見過不少政府高官或議員,從市長到省長到聯邦部長直到國家總理,從感覺上說,都很平常很隨和,也很平等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齊女士:變得心靜和寬容了

  齊女士來自遼寧,移民加拿大已有13年。來的第一天,他先生的叔叔開車來接機,給他們帶了一些水果在車里吃,齊女士的孩子那時8歲,吃完香蕉隨手就把香蕉皮順著車窗扔出去了,先生的叔叔就不高興了,批評孩子不應隨手扔出去,應該放在車里,等回到家時,再放到垃圾桶里。齊女士當時就說,天黑也沒有人看見,就是罰款也找不到我們。先生的叔叔說,這是加拿大,這裡沒有人會這樣做。這件事,當時讓齊女士不太能接受。但是後來,齊女士一家出去玩,不論走到哪裡都會隨手把垃圾收起來,或放在公用垃圾桶里,或帶回家,飲料瓶放進回收的的垃圾箱,果皮放進回收做肥料的垃圾桶。說到變化,齊女士認為最大的變化還是她心情的變化。

  齊女士說,在國內時,他和先生同在一家國營大企業工作,先生做技術工作,她做行政管理。來到加拿大後,隨著生活的安定,心情放平靜了,沒有了那麼多的脾氣,由於百姓與人為善,同情心寬容心自然也就多了。

  齊女士一家現住在距多倫多百公里之外的一個小鎮,先生每天開車出去上班,孩子上大學離開了家,社區有義工做她就去做,沒有事做的時候,她就在家做些手工工藝品,周末拿到小鎮的農貿市場去賣,她喜歡那裡的氣氛,有機會接觸小鎮的不同族裔的居民。買她的工藝品的人極少有人和她討價還價的,即使不買也會說上幾句動聽的話。齊女士說,這裡的人不僅自己活得快活,他們也會讓別人活得快活,他們會發自內心的去稱讚別人,看到別人高興他們也會高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