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稱中國海基巡航導彈可毀或癱瘓美軍艦及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8 15:30:20  


網絡上流傳的“中國巡航導彈發射車發射瞬間”照片。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人民網-《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紐約時報》文章,原題:來自中國的海上挑戰 冷戰結束時,太平洋實際上就成了美國的內湖。美國的空軍和海軍駐扎於友好國家如日韓的基地,為盟友提供保護,打消其顧慮,阻遏潛在的侵略者,保障從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商業航道的安全。美軍縱橫天下、來去自由。

  但這種局面已開始轉變。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著手打造五角大樓所說的“反介入能力”。換言之,北京不是尋求與美國戰機對戰機、軍艦對軍艦地直接較量,而是採取更經濟划算的方式壓制美國軍力。中國製造了大量成本較低但精確度高的彈道導彈及海基巡航導彈等。這些武器可摧毀或癱瘓美海空軍在西太賴以行動的一些港口和機場,擊沉能在海上數百英里外發起攻擊的軍艦,包括美航母。雖然直接對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中國似乎在探求可重創美國前沿部隊從而令華盛頓手足無措的辦法。

  中國是在作此準備,但這不等於想要跟美國開戰。相反,中國人似乎主要是為了震懾、嚇唬鄰國,遏阻華盛頓在衝突發生時馳援。若別國不確定美國的支持是否靠得住,自身又無法獨力應對中國,它們可能不得不遷就中國。

  用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家孫子的話來說,中國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削弱美國安全保證的可信度,掏空其盟友關係,最終不動聲色地將美國擠出該地區,樹立自身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雖然中國軍力增強,但美國及其亞洲盟友若尋求自我防禦和協同努力,仍能保持有利的軍力平衡。但若坐視中國擴軍無所作為,北京就有可能誤判形勢,耀武揚威,導致對抗乃至武裝衝突的風險上升。這個問題不是靠對話就能消除的。中國的軍事政策絕非誤解的產物,而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其他國家現在必須找到應對之策。示強才會遏阻侵略,示弱只會誘發進攻。中國的許多鄰國比以往更願意忽視北京的不滿,提高本國軍費和加深彼此及與美國的合作。但他們不太可能付諸行動,除非相信美國仍是靠得住的。華盛頓不必肩負維持亞洲力量平衡的整個擔子,但必須帶起頭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