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拉南海小國扼制中國 意在穩贏坐享莊家之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0:11:41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廣州日報報道,戰爭是國家利益導向下的力量博弈,為何而戰、以何為戰,是貫穿戰爭發展的不變主題。在利、力博弈的戰爭賭局中,美國是當之無愧的“莊家”。其處處點火、到處冒煙的戰略,就是要把各個地區攪亂,把對手被動拖入只輸不贏的渾水和賭局當中。歷數近幾場局部戰爭,美國基本實現了摧毀對手、消耗盟國、鞏固自己的戰略意圖,可謂一箭多雕。

  利益主導——“逐利為本”

  冷戰結束後的幾場局部戰爭,無一不是以美國或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盟主導的。對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的戰爭無一不被美國和西方國家冠名為“人權戰爭”,但在“人權”戰爭的背後,彰顯的無一不是形形色色的利益。今天,歐洲對利比亞的意見分歧,也源於歐洲各國自己的“小算盤”。

  追求能源利益絕對控制。恰如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表面上看,戰爭的勝利雖然沒有讓美國白白拿走一桶石油,但是,美國通過兩場戰爭,剪除了中東的最大的反美力量之一,同時也控制了除伊朗之外的整個中東地區,直接掌握了中東近80%以上的石油資源。同時,還通過制裁措施削弱了伊朗對石油輸出的話語權。這些舉措不但彰顯了美國本身的能源利益,而且彰顯了美國控制世界能源利益的手腕。

  追求特權利益高人一等。在對南聯盟的空襲中,美國雖然沒有侵占南聯盟的一寸土地,但從戰略角度看,這場未經聯合國授權的“空中戰爭”啟動了美國(北約)可以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擅自發動戰爭的特權,這種特權保證了美國的利益可以淩駕於當今任何主權國家的利益之上,使其成為“超級大國”。

  確保安全利益萬無一失。阿富汗戰爭,源於對美國安全利益的挑戰。從二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得手到“9.11”事件,美國本土已經60年無戰事。美國深知,當年把蘇聯趕出阿富汗的塔利班已經“自立門戶”。而且就戰爭手段的非對稱性而言,任何一國的軍隊都沒有“塔利班”那樣的靈活性。如同當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樣,“9.11”事件也變成美國不惜血本、剿滅本.拉登的根本借口。因為,塔利班炸掉的是美國的安全利益“零威脅”的標榜,這是美國不允許任何國家挑戰的核心國家利益,因此,本.拉登必須被消滅,才能讓這種挑戰得到應有的教訓。

  兼顧聯盟利益平衡穩定。美國的全球利益決定了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的全球戰略在很大程度上也基於美國的聯盟戰略。因此,美國人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會兼顧聯盟,尤其是重要聯盟的利益。

  形象地說,美國要吃肉,聯盟也要喝湯。北非的利比亞就是這樣的範例。英、法都是北約的重要力量,美國在北約的盟主地位,決定了美國參與打擊的必須性。維護盟國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維護美國自己的利益。

  作為超級大國,美國正在逐漸摒棄全球部署的“日不落”模式,與之相比較,“全球聯盟”戰略似乎更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鏈條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