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北極理事會會議的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說,會議通過的文件特別強調了8個北極國家處理北極事務擁有的“特權”,任何想同“我們的北極地區”合作的國家,必須應遵守這套遊戲規則。
俄國媒體報道,俄羅斯不希望中國染指北極事務,不想同中國分享北極“蛋糕”。西蒙諾夫說:“不僅僅俄羅斯這樣想,我認為環北冰洋的加拿大、美國、挪威和丹麥也都持這種立場。這些國家認為,北極的利益應該在它們之間分配。但中國等國當然希望在北極事務方面擁有更多發言權,因此同中國發生爭吵將是必然的。”
亞歐貿易期待新航線
北極地區另一開發焦點是逐漸融冰條件下的新航線開發,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無疑將大大受益於此條線路,具有極強的商業現實意義。
所謂的北極航道由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又稱北方航道)構成。“西北航道”東起戴維斯海峽和巴芬灣,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到達美國阿拉斯加北面,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雖然日益完備,商業上仍不可靠。而“東北航道”西起西歐和北歐港口,經西伯利亞以及北冰洋鄰海,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日、韓等國港口。這條被稱作“傳說中的航道”,在一年中大多數時候結著厚厚冰層,除了俄羅斯潛艇和破冰船,不可能有商船在這一帶航行。但由於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解加劇,“東北航道”越發具備在夏季通行商船的能力:2009年7月,兩艘德國貨船在韓國裝貨出發,北上穿過了北方航道,並最終抵達目的地:荷蘭鹿特丹。
談及此事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IIS)的學者陳旭龍說:“北極航道的開闢無疑將促進中國東北地區和東部沿海的發展。而東亞各國的合作也至關重要。對於北極航運,中國政府一定要有遠見。”據估計,如果北極能夠通航,將使上海到歐洲(漢堡)縮短約6400公里,從上海到北美洲東岸(紐約)的海運里程也將縮短約5500多公里。與固有的“南方航道”相比,在大大縮短航程,節約大筆開支、時間和能源的同時,也將大大降低船舶的保險費用:由於海盜猖獗,在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間,船隻通行亞丁灣和蘇伊士運河時僅保險費用增加就超過了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