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微博寫作是不是碎片化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6 11:46:07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文匯報》報道,微博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眾的讀寫思維。產生並成熟於印刷時代的條縷剖析式的閱讀思考正被微博所衝破,“不斷刷新”的瀏覽方式形成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家陳村和嚴鋒都是文學圈裡關注新媒體的知名“玩家”,近日,他們聯袂作客上海圖書館報告廳,談論“微博時代的閱讀”。二位的觀點雖存在差異,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開講之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和結束之後的第一個動作,都是拿起手機發微博、刷微博。

  語言碎片難以挑選

  陳村認為,必須承認微博就是碎片。碎片有好處:“一個事情不可能只有一個結論,也不可能只有一個真相,你必須像羅生門那樣,要從幾個人的角度去看它。它告訴你的信息是多元的,它可以再不斷修正。”但尷尬在於,“多元”在足夠“多”之後,人腦處理起來就遭遇選擇難題。“到了一個超市有很多東西可挑當然是好事,但是會很累。因為琳琅滿目的信息,要從中找出幾條真的,或者說找出幾條非常好看的有時候也是困難、費時的。”

  嚴鋒不同意微博完全就是一個碎片的、快餐的、淺薄的、速讀的、廉價的文化產品。在嚴鋒的眼裡,微博為人類最古老久遠的欲望——渴望交往的衝動找到了一個新的載體:“最早的網蟲特征是上癮、孤獨、臉色蒼白,不與人交往,可是新的網絡形態把人又連接成了一個整體,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他認為“這是一種嶄新的閱讀形式,甚至可能是人類閱讀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同時,嚴鋒也矛盾地看到“微博確實在悄悄改變我們”。上了微博以後,跟人吵架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多,而且性格好像也在改變。回顧早期的微博和現在的微博,他不無擔憂地發現:“現在的微博好像有時候變得有點彪悍。”

  談及微博上各種各樣的文字景象,如流矢般飛來飛去的“微博吵架”給嚴鋒很深的震動,他把它命名為一種“無限的吵架”——“日常生活中的吵架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說和你吵,吵到打起來打得頭破血流,這個吵架就結束了,可是微博吵架,每個人都想說最後一句。把電腦關了,想想打開電腦再看看,他又說了一句。肚子餓了怎麼辦呢?泡碗方便面,繼續吵。微博碎片化的缺陷在這裡也得到了徹底的體現,它把我們的時間切割以後,我們和別人的行為好像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它把我們永遠拖在那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