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洲債務危機:不能過於指望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9 08:05:06  


漫畫:歐洲債務危機升級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9月19日載文《歐洲不能過於指望中國》,摘要如下: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政府派出了一個訪歐代表團,由中國主權財富基金董事長樓繼偉率隊,到實地去考察局勢究竟有多糟糕、以及還能糟糕到什麼程度。在北京各豪華酒店的大堂休息室裡,猜測一些中國高層官員(如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以及各中資銀行的頭頭們)的行蹤,成了人們不變的話題。

  有傳聞稱,中國一直在買進德國國債,當(不是“如果”)德國退出歐元區,拋棄倒黴的歐元、重新採用穩健的德國馬克時,中國將會大賺一筆。還有人傳言,走投無路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銀行家在四處籌錢時,向來自中國內地的潛在買家提議出讓自家銀行股權。

  2007-08年期間,美國請求中國出資紓困。如今則輪到歐洲請求中國從其3.2萬億美元的金庫中拿出點零錢救急。發達世界請求發展中世界出錢——這顯然不是資本的合理流動方向。

  按理說,資本應當流向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生產率能夠通過資本投資得到提升的國家,而不應當流往疲態盡顯的經濟體,用於支持本已負債累累的家庭和政府的消費。

  不過,從某些方面來說,世界請求中國提供資助,也算不上令人驚訝,因為中國可謂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當世界其餘地區在增長時,中國在興旺發達。據摩根大通(JPMorgan)估算,美國經濟每增長1%,中國的出口額就會相應增長5%。然而,指望中國拿錢的歐洲恐怕要失望了——至少近期內指望不上。

  一種簡要的解釋是,中國官員已從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一階段吸取了一個教訓:接住一把下落的劍是沒什麼好處的。還有一種解釋是,中國目前仍然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內事務上。中國操心世界其他地區的程度,遠低於人們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抱有的希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