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給烈士尊嚴 中國啟動境外烈士墓地保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3 10:56:47  


四十多年後,酈材江烈士的妻子於鳳嬌,第一次來到丈夫位於越南盛興陵園的墓前。
 
  “他們在情感上很難接受”

  現存墓地中,除遠征軍墓地外,越南、朝鮮、老撾的墓地均由墓地所在國管理,前兩者維護較好,老撾相對較差。

  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前武官劉崇裕最早編制抗美援越烈士名册。他介紹,中越1979年開戰後,墓地有的被損壞了。1990年後,越南中央政府要求重修墓地。2005年,為迎接前來掃墓的抗美援越老兵,越方再次整修墓地。

  每年清明,中國駐越大使館會去掃墓,越中友好協會、墓地所在省派人陪同。如有圍牆倒塌、墓地塌陷等問題,中方當場提出,由越方維修。“(中越就墓地)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保護都是自覺行為。”越中友好協會秘書長阮文美說。

  赴越掃墓的高炮62師士兵楊寬讓來到越南太原省同喜縣靈山陵園,吃了一驚,“比中國自己的陵園修得還好”。越方對墓地進行了水泥硬化,竪起中越文的石制墓碑和紀念碑主碑,主碑上寫著“中越友誼萬古常青”等字樣。烈士陵園整潔肅穆,圍牆三面是樹林,大門面對青綠的稻田。

  與越南不同,在朝志願軍墓地大部分位於未開放地區。1954年,志願軍總部成立志願軍烈士陵園修建委員會;部隊“各建各的,再移交給當地政府”,志願軍21軍62師老兵張悟新對記者回憶。

  1994年金日成去世,中朝政府和民間往來基本中斷。不久,朝鮮進入“苦難行軍”的嚴重經濟困難時期。2000年,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樸鍵一參加高級訪問團赴朝。在一個志願軍陵園,守墓人從原來的幾人減為一人,墓地雜草很高。面對不滿的中國客人,守墓人內疚得流淚:“實在對不起,我們太困難了。”

  2009年,朝鮮首次向掃墓的志願軍烈屬和老戰士開放了部分未開放的墓地。一些烈屬和老戰士發現,志願軍烈士合葬後,有的墓碑不見了,只剩下大合葬墓,前面立有一塊朝文“中國志願軍烈士墓”主碑。“他們在情感上很難接受。”國務院參事馬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老撾對陵園維護較差。老兵史信章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2000年,第一批老兵到老撾掃墓,發現部隊當年為那莫陵園打的一片水泥地,竟成了當地百姓的曬穀場。

  緬甸的中國遠征軍墓地均被毀。在緬甸果敢的一塊鴉片地里,戈叔亞發現過一塊幸存的遠征軍紀念碑,大理石底座上刻有陣亡將士姓名。相比較而言,仰光的桃將英聯邦軍隊墓地卻維護良好,那裡還葬有二戰犧牲的12名在英軍服役的中國藏族人,不過一直無中國人祭掃。

  中國駐緬甸前大使程瑞聲對記者說,大使館每年清明會派人去同古為遠征軍掃墓——同古是遠征軍第一次緬甸作戰處,立有遠征軍紀念碑,一度僅存基座,上世紀90年代由華僑重修,成為緬甸第一個重建的遠征軍紀念碑。

  據“老兵回家”活動發起人孫春龍介紹,印度的中國遠征軍墓地即使在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也未被破壞,但一些位於中印領土爭議地區的墓地,印度禁止外國人進入。

  雲南經貿廳曾前往印度阿薩姆邦利多鎮的一處墓地,發現遍地荒草、糞便,僅兩塊墓碑伫立,景象凄涼,當即捐款請當地政府代為清理。上世紀80年代,華僑從台灣募資修建了加爾克漢德邦的藍伽墓地。戈叔亞2009年到現場,發現藍伽墓地維護良好,有當地人看門,台灣當局每月發給工資1600盧比(當時約合人民幣320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