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諾獎得主:中國應投資大量美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9 10:13:12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聖達巴勃拉分校教授戴維·格羅斯。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據新能源的利用與價格走勢、中國外債的持有策略、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以及經濟影響、市場壟斷如何打破……由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1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在昨日的主題演講及相關論壇中,諾獎大師們紛紛針對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及科技創新出謀劃策。 

  能源價格 

  市場力量將抬高新能源成本 

  北京商報報道,在昨日舉行的2011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新能源和綠色能源問題同樣成為專家和學者熱議的焦點。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道格拉斯.奧謝羅夫就表示:“中國應該建造更多的基礎設施使用綠色能源,人口眾多的城市,更需要使用綠色能源,北京本身就需要有更多的綠色能源。” 

  “城市人口消耗了全世界75%的能源,排放了85%的溫室氣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城市越來越需要提高能效的技術,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現在成為了我們的主要問題。”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羅.盧比亞在本次論壇上帶來的議題主要也是圍繞新能源價格展開。 

  據介紹,我國目前的電力發電中,83%是煤炭發電,13%是由天然氣來發電,還有4%是用石油來發電。 

  對我國這一發電模式,奧謝羅夫判斷表示,運用煤炭發電有很大的經濟優勢,但是燃燒煤炭不僅給我們帶來能源,也會帶來更多的溫室氣體,帶來空氣污染物,甚至有更嚴重的後果。 

  “燃燒煤炭以後會產生蒸氣,每500兆瓦發電容量的機組會產生30萬千克的二氧化碳,還會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以及其他的氮炭氧化合物。”奧謝羅夫認為,煤炭是發電的一種廉價的能源資源,未來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燃燒煤的時候不產生過多的有害物質。 

  不僅如此,在盧比亞看來,過去和當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利用低廉的或者豐富的化石燃料驅動的,然而由於儲量有限,當下能源供應十分脆弱和緊張,傳統的發展模式並不可持續。 

  事實上,當下人們並沒有足夠認識到節能減排的現實意義,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例,該行業消耗了全世界27%的能源,其中95%是石油,2%是天然氣,只有3%來自於新能源,可以說產業對於石油領域的依賴十分嚴重。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便是新能源利用成本的過於高昂。 

  “我們對新能源的開發不是特別積極,主要是大家發現雖然可以給社會帶來好處,但直接經濟利益卻比較低。”盧比亞提醒,儘管如此,從各國節能減排的既定目標看,擴大新能源的利用已經成為共識,隨著市場需求的加大,新能源的價格勢必會被抬高,與其後發制人,不如先入為主。 

  為此,盧比亞建議各國應該消除行政和司法上的障礙,鼓勵創新,這樣的能源政策能夠符合現在社會的能源需要。所以這些技術可能不會帶來短期的經濟利益,因此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大量公眾的支持進行新能源的開發和研究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