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駁“南海動武論” 不懼戰但切忌冒進作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1 09:57:30  


南航某直升機團錘煉部隊快速反應能力。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說,有前輩革命家把如何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歸結為一個字,就是“熬”。這樣概括雖質樸但極其精彩。“韜光養晦”就是“熬”。正是憑著這樣的中國式智慧,我們才有了今天的歷史性成就。在亞洲當前複雜的安全局勢面前,中國仍然需要有“熬”的思想準備。

  重提這些老的說法,是因為無論理論界還是公眾中,倡導美國式現實主義的言論越來越多了。這些言論認為,歷史已經提供了確鑿的證明,任何國家任何文明的崛起無不以軍事上取得優勢為先決條件;現在中國已經強大起來,但亞洲的政治格局並未體現出力量對比已經發生的變化;中國的外交政策過軟,應該以現實主義原則追求屬於自己的利益。總而言之,“熬”不下去了。這種情緒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蔓延,輕淺浮躁的心態呈現出社會化傾向,結果是這種狀況被美國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亞洲整體安全環境轉向了對中國不利的方面。

  作為一個尋求復興的民族,中國的“熬”雖歸入不了什麼“主義”,但帶來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冷戰結束後美國最合理的敵人就是中國,但中國沒有成為美國的新敵人。

  中國讓地緣上對中國最具威脅的美、日同時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夥伴。既不與美國搞軍事對抗,也不以軍事手段調整和周邊的關係,讓美國及其追隨者的遏制政策無從下手,為國家發展贏得30多年難得的發展環境,並使世界力量的對比繼續向有利於中國的方面轉化。中國在隱忍前行中獲得的戰略利益怎麼評估都不過分。

  反面例子是美國,美國做事不願“熬”。“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積極推進反恐戰爭,結果10年後不行了。戰略需要冷靜,即使對優勢力量而言也不例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