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定中東 要“談”不要“干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3 10:47:12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本月10日﹐為紀念遭襲身亡的反對派組織“庫爾德未來運動”發言人馬沙勒‧泰姆﹐敘利亞反對派示威民眾與安全部隊在多地爆發激烈衝突﹐致使包括17名安全部隊人員在內的31人死亡﹐數百人在衝突中受傷。中東又添新“亂”﹐危機不斷昇級。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此前﹐9日﹐埃及首都開羅爆發自今年2月總統穆巴拉克被趕下台以來最嚴重的教徒暴亂﹐對近期發生的一起襲擊教堂事件感到憤怒的基督教徒﹑強硬派穆斯林和埃及安全部隊捲入衝突﹐至少24人喪生﹐200多人受傷。也在同一天﹐突尼斯首都爆發數年來最大規模警民衝突﹐伊斯蘭教反對者手持石塊﹑尖刀等武器與警方對峙﹐後者用催淚彈加以還擊。

  背後的博弈

  在頻頻動亂的背後﹐是環環相扣的中東各國關係﹐和國際上各派利益的博弈。

  縱觀現代史﹐美國40多年來堅如磐石地存在於中東底部﹐成為中東秩序的核心。如今這塊基石開始鬆動。美國不僅從伊拉克和阿富汗開始後撤﹐冷戰時代美國中東戰略的“鐵三角”──以色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已不隨美國的心願而動。美國進攻伊拉克﹐導致伊朗出現了內賈德領導的保守強硬派政府﹐以色列出現了拒絕中東和平路線的右派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埃及的混亂中﹐美國最終放棄了其盟友穆巴拉克﹐這增加了沙特對美國的不信任。

  當前﹐美國急於鞏固其在中東的地位。敘利亞著實成了這一地區博弈的焦點。本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法﹑英等國提交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中﹑俄反對﹐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棄權﹐法國﹑英國﹑德國﹑葡萄牙﹑美國等讚成﹐草案未能通過。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