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外“三峽”擱置 中資折戟緬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4 11:30:56  


 
  不過,這並未迎來掌聲。
 
  長期關注東南亞水電開發的一位學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早期緬甸軍政府缺乏資金,為此大量招商引資,但籌資被用於內戰,造成大量難民前往泰緬邊境,就此催生了大批民間組織。這些民間組織派人專門前往密鬆電站等地調查,撰寫報告,繼而引發國際關注。
 
  更重要的是,密鬆電站的壩址屬於緬甸政府軍管轄範圍,但淹沒區卻在克欽獨立組織控制區域。自1994年雙方爆發過一次大型衝突之後,至今沒有大衝突,現在KIO還在密支那設有辦公室,負責和政府溝通,雙方互不干涉,但是緬甸軍方一直想解決心頭之患KIO。
 
  正是這種長期的政治分歧造成雙方一直在爭取“密鬆電站”話語權。2011年3月,KIO甚至專門致信中國領導人,要求停止密鬆電站建設,否則有可能就此引發內戰。
 
  密支那一位當地人說,2010年,密鬆電站周圍曾發生過連環爆炸,據說有中國工人受傷,“政府說是KIO做的,但KIO始終不予承認”。就在2011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前往密支那的第二天,KIO激烈反對密鬆電站。
 
  和中國不同的是,緬甸的水電開發問題並不完全是經濟問題,更主要是政治問題。在與南方周末記者同行的一位緬甸學者看來,之所以他們反對水電站,源於四個方面:
 
  水電站的決策過程是緬甸高層少數人的決議,和大多數緬甸國民沒有關係;水電站建設好之後,不會考慮到其他利用,比如灌溉;賣電的收入未惠及緬甸民眾,在密支那甚至緬甸最大城市,原首都仰光,大型賓館都有自備發電機,滯後的電網已經成為緬甸工業發展的一大制約;水電項目往往採取BOT方式(建設-經營-移交的合作投資模式),建好後雖然50年就會無償移交緬甸政府,但“大壩可能40年左右效益就不行了”。
 
  南方周末記者拿到的一份柬埔寨民間報告,裡面講到,幾乎所有緬甸少數民族都認為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是消極的,這種不信任源於政府在七個邦的“自然資源過渡攫取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