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明康:中國銀行業能夠承受房價下跌4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0 09:40:25  


 
  二是銀行業風險管控和抵禦能力大幅提升。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風險管理制度邁向完備。有關制度規則除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三大傳統風險之外,更延伸到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國別風險、戰略風險、法律風險和IT風險等領域。資本與風險和信貸增長科學掛鈎的機制已基本形成。第二,現代風險管理技術實現質的飛躍。整個風險管理已從只重表內轉向表內外並重和並表核算管理,從關注單一客戶的風險轉向關注組合風險、控制行業集中度風險,從簡單定性判斷風險轉向定量與定性判斷相結合,從主要依靠個人經驗轉向同時注重專業研判與模型測算。第三,“以豐補歉”的風險抵補機制建設成效顯著。銀行機構紛紛高度重視建立科學可行的長期資本補充規劃。目前,大型銀行通過內部積累和外部融資補充資本的比例分別約占60%和40%,並積極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充分運用形勢較好時期的經營成果盡可能核銷不良資產,並根據潛在風險變化情況及早計提和調整計提撥備,為未來行為提供明確的指引信號。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從2002年底的近3萬億元和1/3左右,下降到2011年6月末的7000多億元和1.68%。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底的近-3%提升至目前的12%以上。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機構平均撥備覆蓋率從2002年底的不到7%提高到2011年6月末的165%,風險抵禦和損失吸收能力明顯增強。此外,操作風險防範長效機制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銀行業金融機構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已從2005年的1200多件和50多億元,下降到近兩年平均120件和10億元左右,降幅分別高達90%和80%左右。201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每百萬元資產涉案金額5.35元,每千個營業網點案發數0.5件,已達到國際良好水平。正如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華開展“金融部門評估(FSAP)”中壓力測試結論所言,“中國銀行體系可承擔一系列單風險因素帶來的衝擊”。

  三是銀行業發展模式深刻變化。重點變化如下:第一,更加注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定位。近年來,在監管引領下,銀行業始終堅持探索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有效防控風險之間符合客觀規律的平衡點,始終堅持探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金融需求與加快自身發展方式轉變的良性互動機制,始終堅持探索更好發揮銀行業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支持經濟平穩健康科學發展的路徑。對“三農”、小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已經實現全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的全覆蓋。第二,中間業務取得長足發展。商業銀行服務由單一的櫃面渠道發展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POS等多種渠道,由簡單的存貸匯發展為能夠開辦理財業務、投行業務、托管業務、代理業務、財務顧問、貴金屬業務等的金融超市。這使我國銀行業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機制悄然轉變。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更加重視對成本的科學管理和控制,如對資本利潤率(ROE)、資產利潤率(ROA),以及風險抵扣後的資本回報率(RAROC)和經濟附加值(EVA)這些概念,從最初不甚了了到廣泛應用於業務和經營的指導。這為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構建向成本要效益、向管理要盈利的長效機制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銀行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對改變過度依賴利差、單純地衝規模的傳統發展模式,實現戰略轉型、改革發展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在資產總量較2003年底增長3倍、貸款增長2倍的情況下,稅後利潤增長約27倍;資產利潤率超過1%,約為2003年的10倍,達到國際良好銀行水平。在2011年已經發布的多家銀行半年報中,中間業務收入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已經實現重大提升。當前全球市值排名前10大銀行中,4家中資銀行榜上有名,而且工商銀行獨占鰲頭,即使金融危機加劇時也是如此。2011年,英國《銀行家》雜誌以一級資本和業績表現為基礎的全球前1000家銀行排名中,來自中國的銀行從2003年的只有15家上榜增加至101家,成為上榜銀行數目第三多的國家。

  二、審慎應對潛在重點風險取得明顯成效

  當前,大家普遍關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房地產貸款、影子銀行業務等領域的潛在風險,以及民間融資活躍等問題。對於這些領域,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銀行業監管部門很早就有了前瞻預判,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總體風險是可控的。

  一是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多年來,我國地方政府通過平台等多種方式融資,在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特別是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過程中,為刺激經濟迅速復甦及公共事業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當然,不可否認,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存在管理不規範不審慎、監督機制缺失等問題,也埋下了一些風險隱患。

  其實,銀監會從2003年就開始持續關注所謂的銀政合作和“打捆貸款”,並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風險敞口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銀監會更是將其作為防範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重中之重,主動會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制定平台貸款清理規範政策,摸清平台貸款風險情況。從去年至今,銀監會按照“降舊控新”的精神,依據“逐包打開、逐筆核對、重新評估、整改保全”的清理原則,認真推進平台貸款補正合同、追加有效抵質押物、增提撥備、提高資本占用成本,以有效降低風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科學機制,讓風險早暴露、早發現、早度量和早干預,防患於未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