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賴斯曝晤卡扎菲細節:翻譯被趕走(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4 14:27:20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新華網編譯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月20日文章,題:當康迪遇上卡扎菲(作者康多莉扎.賴斯)

  編者按:在康多莉扎.賴斯最新回憶錄《至高的榮耀》獨家節選中,這位前國務卿講述了她與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會面的情況:他對她的迷戀,他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還有他臭名昭著的“帳篷”。

  遲遲未出訪

  我(在任)的最後幾個月很不平靜,也絕非毫無建樹。這段日子裡甚至出現了幾個歷史性時刻,最具有歷史意義的莫過於我期待已久的出訪利比亞會見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之行。2003年利比亞人交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時得到了明確的外交補償:作為交換條件,我們將幫助他們在國際社會恢復聲譽。但這並非易事,而且並不僅僅是因為卡扎菲的一貫惡名。利比亞若干年前曾逮捕五名保加利亞護士和一名巴基斯坦醫生,捏造罪名指控他們蓄意使400多名利比亞兒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這些醫護人員堅稱自己清白無辜,但利比亞法院判處了他們死刑。美國屢次敦促利比亞釋放他們,我很感謝歐盟委員會負責對外關係的委員貝妮塔.費雷羅一瓦爾德納在這個問題上所做的工作。利比亞在2007年決定減輕判決並允許這幾名醫護人員回國。我們還必須確保充分關注卡扎菲幾十年恐怖統治的受害者的家人有何感受和需求。我遲遲未出訪,直到有親人在洛克比空難等襲擊事件中喪生的家庭得到賠償。

  怪異的迷戀

  我即將到來的行程使我在這些談判中掌握了強大的力量,因為卡扎菲急切地希望我訪問的黎波里。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常規的,另一個有點令人不安。顯然,1953年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到訪將是利比亞逐漸被國際社會接納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卡扎菲對我個人有著略顯怪異的迷戀,向來訪者探詢為什麼他的“非洲公主”不願去見他。

  我決定忽略後者,而從前者角度考慮準備出行。安排過程很不容易,利比亞方面提出種種要求,包括要我在卡扎菲的帳篷裡與他會晤。不用說,我拒絕了這一邀請,而在他的官邸舉行了會談。

  我先到葡萄牙拜訪了我的朋友托馬斯.斯蒂芬森大使和他的夫人芭芭拉。受惠於葡萄牙外交部長路易斯.阿馬多對利比亞和卡扎菲的了解,他建議我從談論非洲開始對話。“如果他有什麼瘋言瘋語,別感到驚訝,”他告誡說,“他一會兒就會恢復常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