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媒:假如中美貿易戰真的打起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6 00:18:04  


 
  貿易戰對美國消費產生的衝擊遠大於中國

  就業問題涉及到宏觀經濟。雖然就業是收入的來源,就此而言,沒有就業就沒有消費,但影響消費的因素不單單是就業,還有其他。對此可作進一步的分析。

  從中美出口產品的結構看,中國出口到歐美市場的很多產品都是價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必需品的特點是產品的價格彈性、收入彈性都比較小,不論在何種情況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和市場需求量。中國近年的出口表明,即使受金融危機影響,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普遍較小,降幅較大的是鋼材和汽車等產品,但中國的汽車主要是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因此,假使人民幣匯率提高30%,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就要提高30%。

  當然,美國也可以不進口中國的生活必需品,轉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採購,但這樣一來只不過是將中國的市場轉移到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就業沒有幫助。實際上,考慮到中國的商品不僅具有價廉,而且具有物美的優勢,且美國對中國的商品需求量巨大,要一下子從其他國家尋找中國商品的替代品,是很難的。換言之,可能會出現替代品供給瓶頸,屆時美國還是不得不向中國進口商品,正如美國一些經濟學家所言,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公司在中國有大量投資,不可能停止在中國的採購。如果這樣,美國消費者事實上長期享受中國的貿易補貼從此將一去不複返。

  此外,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如2008年,在華美資企業約有3萬家,總銷售額為2286億美元,其中1500多億美元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剩餘700多億美元全部出口,大量返銷美國。如果貿易戰開打,不但在中國銷售的這1500多億美元會受到影響,銷往美國的700多億美元更可能會減少。美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勢必會因為中國商品變貴變少而大大降低。鑒於消費在美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多數美國民眾大手大腳慣了,而中國廉價的商品長期來恰恰對支撐美國的消費起了重要作用,一旦失去中國的廉價商品,消費是否還能扮演美國經濟領頭羊的作用是大可懷疑的。中國則不能。中國的三駕馬車中主要由投資領跑,外需的不足可由投資補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