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何喜華會中評社 縱論香港深層矛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0:24:39


何喜華接受訪問,中國評論學術顧問劉迺強(左)在座。(中評社記者攝)
 
  他們雖然生活得很苦,我卻感受不到他們有抑鬱、鬱悶的情緒。而現在的窮人則有很強的抑鬱感。以前窮人經常加班,但賺到錢,所以木屋區後來出現小廠戶,接訂單,慢慢發展起來。其後在木屋區旁又出現汽車維修等小型店舖。

  由此看來,8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蓬勃,帶動產業多元化,即使街邊賣魚蛋都賣到手軟。而且因為產業分工的關係,當時的人不會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點,他們有機會向上流動。當時不是人人都讀很多書,讀不成書的人可以去做學徒,像我爸爸做玉石也收了百多個學徒。我覺得當時工種很多元化,社會形態跟現在很不同。

  現在我落區,什麼時候都能見到街坊,因為他們沒工作。就算有工作,都只是一個“做”字,每日做10、12小時,工資依然很低,而且沒有晉升機會。很多低收入工種也不能使人累積經驗和資本。像在老人院工作,就一輩子都留在老人院;像送速遞年輕人,很難有晉升的機會。中央政策組做了一項研究,指出大約四成人在過去幾年都曾試過向下流動,這都跟分工有關係。現在大集團的管理和分工跟過去餐廳的做法有很大分別,一人只負責一個部分。如果在這種流水作業的過程中,只負責某一部分,那就永遠不可能有移動的機會。

  中評社記者:在二元經濟中,有少數人可以從事高增值行業,但大部分人只能做低增值的工作。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兩極分化是必然的結果,你認為呢?

  何喜華:現在香港人口結構有很大問題,工作人口有360多萬,當中有百多萬只有中三以下的學歷。至於產業多元化方面,現在工種又不夠70、80年代的多。所以這批較低學歷的人有什麼出路呢?香港本身的製造業很早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雖然有人提議重新發展,但事實上很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