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香港是否會走向福利主義,何喜華認為這只是一個恐嚇。(中評社記者攝) |
其實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像德國一些低增值產業都轉移到東歐國家。唯一辦法是政府要重新分配資源。很多國家的政府都通過稅收和社會政策,將財富轉移到低下階層,創造職位,改善社會。韓國政府前幾年通過法例,先由政府設定目標,改善整體國民的生活水平,然後政府再改造城市、環境。至於日本政府則非常著重老人服務。政府要投放資源在這類工作上,低技術人員才能有工做。
香港都應該這樣做。但我們的問題是:特首曾蔭權已經設定了一個炸彈,講明未來政府在社福開支上不能超過GDP20%。但這有理據嗎?如果用其他類似香港的經濟體系比較,新加坡、日本的社福開支都超過GDP20%。我覺得香港政府應該提升社福開支和GDP的比率,更何況香港財政儲備現在有5千多億。另外,在07、08年,香港政府調低利得稅到16.5%,又把個人入息稅調低,庫房因此每年少收50億,這50億可以處理很多社福界提出的訴求了。
曾蔭權說,貧窮在資本主義市場下是必然會產生的。他這樣說是回避問題。我們可以暫時放下貧富懸殊的問題,但貧窮問題,政府要處理卻沒有處理。加拿大、澳門一樣有貧富懸殊的問題,但當地窮人的生活水平比香港窮人要好。
根據社聯數據,香港貧窮有120萬。這個數字怎麼來?我們把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現在個人入息中位數是7000元,一半,即是入息低過3500元的人就算窮。這些人怎麼生活?現在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萬4千多,一半,即是入息低過7300元的家庭就算窮。這些家庭生活非常緊絀,其中住屋方面的問題更是緊張。現在有近10萬人住在板間房、劏房、棺材房,但事實上,這數據是被低估了,因為這個數據並不全面。其實很多工廠大廈裡都設有劏房,不過由於人口普查不會寄信到這些地方,所以政府在統計時就遺漏了工廠大廈的數據。同時,有些籠屋業主在收到政府的統計信件時,都只會隨手把信件丟掉,所以政府在很多時候亦遺漏了籠屋的數據。所以,我認為真正數目應該不止這個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