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債和歐債 誰對中國更危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22:36:10  


 
  從危機開始到2011年10月達成的化解主權債務危機的廣泛協議,歐洲足足花了3年時間。如此遲緩的反應,必然導致危機破壞範圍的擴大和控制破壞的成本上升。

  其次,美國應對危機的調控能力強於歐洲。現代經濟的運行總是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和危機。問題不在於危機是否出現或危機的大小,而在於有關當局應對危機的能力。美國迄今仍是世界金融領域里的霸主,具有極高的債務容忍能力和危機調控能力。對於次貸危機之類的金融災難,它可直接動用其國家財政來救助,而其中央銀行(聯儲)消化美國國債的能力極高。美國可以利用美元作為第一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獲得巨大的資源以支持它的債務,避免主權債務危機。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提供的貨幣流動之池,其量之大,其池之深,無與倫比。它給世界投資者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迄今為止沒有替代品。人們可以看到,每當歐洲有難,亞洲有災,投資者總是爭先搶購美國國債以避險。如果說美國的次貸危機與監管機構失職有關,美國的債務危機則與政治紛爭有關。筆者在華盛頓經濟圈里十幾年,從來沒有相信過美國會出現真正的主權債務危機。相對於美國主權債務危機的偶然性和虛擬性,歐洲的債務危機則具有必然性和持續性。

  歐債危機有深層的制度結構根源即統一的貨幣政策,分散的財政制度。歐元區的單一的央行,眾多的財政部造成歐洲的財政預算軟約束。歐盟的“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各成員國的赤字和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和60%,而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0個超過了這一規定。希臘赤字和公共債務占GDP比例分別為13.6%和130%。歐洲不算太大,但國情極為不同。德國有勤勞且具創造力的工薪階層,法國有龐大又不過分消費的中產階級,而希臘則有大批毫無工作效率的政府雇員。由於各國受制於一家央行,一旦自家有事只能動用財政手段。分散且不平衡的財政降低了歐元區作為整體的應付危機的能力。

  那麼,美國和歐洲的債務金融危機,誰對中國更危險?一種觀點認為,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太大。根據是中國直接購買希臘、西班牙等危機國的債務極為有限,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僅為中國總出口的3%。這種分析注重的是現象。實際上,當今的世界是一個一體化的世界。歐洲對中國的影響更多是通過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來實現的。筆者認為,最近歐盟和歐元區峰會上的計劃並沒有解決導致債務危機的制度結構問題,而只是把問題放在一個包里裝了起來。歐債危機還會陣發性地影響中國經濟。首先是歐盟增發的貨幣將持續性地使歐元貶值。這意味著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升值,這就使中國外匯儲備的歐元部分縮水。如果歐元在5年內貶10%,對中國GDP增長的影響最高可達負0.4%。其次,歐洲可能實行的財政緊縮可導致歐洲對世界產品(包括中國產品)需求的減弱。歐洲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外需將承受巨大壓力。再次,歐債危機和反危機時對世界銀行業和保險業造成的影響也可傳導至中國。

  當然美國如果出現危機失控也可對世界和中國造成巨大影響。但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美國有統一強大的金融財政制度以保證其債務是可控的,即使美國有嚴重的政治分歧,各方都會為一國利益做出讓步,不會肆無忌憚濫用主權信用。而歐洲要解決債務危機,短期來說每個國家都必須作出國家利益上的犧牲。可這不到最後,每個成員國都不願作出讓步;從長期來說,歐洲必須建立一個統一的財政部,編制統一的歐洲財政預算。困難在於這直接影響國家主權。在一個統一的歐洲財政聯盟建立起來以前,歐洲而不是美國將是導致世界經濟動蕩最危險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