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利比亞中資企業告急 新政府對華態度不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1 15:49:53  


 
  利比亞新政府沒錢賠償

  一方面損失巨大,另一方面受制於紛繁複雜的利比亞政局以及支離破碎的司法系統,中資機構面臨艱難的維權之路。

  利比亞於10月21日宣布全國解放,隨後過渡委宣布將在8個月的過渡階段後舉行大選,選出民選政府。按照過渡委石油和經濟部長阿裡.塔爾胡尼的說法,在利的外國公司要等到過渡階段結束、民選政府成立後方可與政府商談賠償等具體細節;另外,新政府將對外國公司與卡扎菲政權簽署的合同進行審查,一旦發現有腐敗、賄賂等行為,新政府將拒絕繼續履行合同。這對當年在卡扎菲時代一切都需錢“開道”的所有外國公司來說,都是一道“坎”。

  但即使通過新政府審查,新政府也沒錢賠。塔爾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利比亞剛剛擺脫聯合國的制裁和禁運,大量海外資產遭凍結,完全解凍需要時間;同時,利比亞國內銀行系統目前處於僵死狀態,流動性不足,根本拿不出錢來支持政府調控;另外,國內民眾對新政府改善民生的期望頗高,已大大超出政府的支付能力。

  近期首都的黎波里多次出現民眾要求改善福利的示威。新政府成立後,為穩定國內政局,將會有大量財政資金流向增加福利。對於外國公司動輒數十億美元的賠償要求,利比亞當局有心無力,短時間內難以賠償。

  而利比亞現政權司法系統的癱瘓狀態,亦使中資機構索賠“無門”。的黎波里律師艾哈邁德.穆拉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已經半年多沒有接到任何訴訟,目前處於“失業”狀態。按照他的分析,雖然過渡委已經任命了司法部長,但距建立完善的司法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想見的情形是,中資企業的賠償要求可能在長時間內無法受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