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3日電/台灣中華日報23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被貼上兩個標籤:“不會做人”、“無能”,使其有內外交困之感。分析顯示,前者大多來自內部,即“內部矛盾”;後者來自外部,即“外部矛盾”。但也未必純然如此,內部說他“不會做人”者,也會說他“無能”,外部謂其“無能”如民進黨,那是敵我關係的必然,卻鮮少在馬英九“不會做人”上著墨。
社論說,“不會做人”說法溫和,實則有忿懣之氣,究其原委,無非馬英九執政後,有態度積極的人,向馬英九要權要官未遂;有態度消極的人,等馬英九上門而不可得。藍營不乏學經歷完備之士,和馬英九也有良好關係,待他們發現權力榜上無名,便心生怨懟,惟口出惡言有失風度,乃拐彎抹角說“馬英九不會做人”。
“不會做人”另一意涵,是認為對群體利益照顧不夠,具體的說,應認為國民黨既然執政,內部就應分配到較多資源,過去民進黨執政要不到的利益,馬英九應該大方地給。然則,馬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有人憤而指稱“馬英九不會做人”,“那我們選你幹什麼?”尤其是馬政府的改革還會“改革”到內部人的頭上,埋怨之聲就更強烈了。
社論說,民進黨及親綠媒體、名嘴批評“馬英九無能”,多數是小題大作,甚至無中生有,但“謊話說了一百遍也會成為真理”,有人便相信了,也跟著說“無能”。但是這些人其實並不知道馬英九何事無能?更荒誕的是,對馬英九貼上“無能”二字後,對他“有能”則視而不見,甚至“有能”亦曲解為“無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