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中俄形成“否決聯盟” 西方警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5 01:06:15  


文章稱,中俄在很多問題上採取了相同的“否決態度”,令西方世界不安。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阿拉伯之春讓整個大中東地區陷入了長久的混亂與動盪之中。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直接或間接地介入和干涉是這場“地區革命”主要的推動力量之一。雖然阿拉伯世界的新格局還遠未形成,但這場革命運動卻意外促成了一個“聯盟”的出現——中國和俄羅斯的“否決聯盟”。

  美國《外交政策》日前刊文稱,觀察世界各國對中東問題的態度會發現,中國和俄羅斯越走越近了。中俄雖然有各自的利益考量,但在對美國和西方外交政策上的反對態度卻“出奇的一致”。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俄要麼反對西方的議案,要麼表達自己的保留意見。在某種程度上,中俄看起來表現地相當“團結一致”。而對其它國家來說,中俄的協調合作稀釋了,甚至是消除了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全球政治。

  文章稱,儘管這些因素是複雜的,但現實卻明顯很多,西方的政治家和決定者需要好好了解一下中國和俄羅斯了。

  首先要摒棄的觀念就是,這完全與意識形態無關。雖然中國仍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現在的中國與“毛時代”的中國已經很大的變化,包括它的外交政策。而俄羅斯早在20年前就已經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了。現在主導中國和俄羅斯的都是實用主義。

  當然,中俄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區域性的地緣政治摩擦和競爭。中國的全球利益基本上是經濟利益。例如,中國在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有四分之一都來自伊朗。中國的企業也參與了該地區的多項工程建設。而俄羅斯作為北非幾個國家主要的武器或核能技術供應商,在該地區也有相當可觀的利益。

  不論北京還是莫斯科對中東統治者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親切感。畢竟,穆巴拉克可是美國長期的盟友,突尼斯的本.阿里也和巴黎走得很近,卡扎菲早在2003年就同西方和好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