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債危機進入決戰時刻 市場靜待歐盟峰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6 09:25:10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六大央行的行動既讓人們了解到危機的緊迫程度,也讓人們看到政策制定者遏制危機的決心,因此市場對即將召開的歐盟峰會預期空前高漲。“這是歐洲最後的機會。”巴克萊歐洲首席經濟學家朱利安.凱羅表示,“或許這一次他們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據金融時報綜合各方消息,本次峰會的一大主題就是試圖推進歐元區的財政一體化,達成新的“財政條約”,即以法律的、可操作的方式約束各國財政預算紀律,加強各國在經濟政策方面的一致性。對於達成新財政條約的前景,汪濤表示,財政主權是極其敏感的議題,將一個主權國家的稅收、開支和借貸的權力上交對任何一個民主政體而言都是非常重大的轉變,其中蘊含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可想而知。而且,德法雙方就財政一體化的程度方面仍存在分歧:德國希望完全將財政主權上交給一個統一的歐元區財政預算監管者,而法國的方案並不建議走這麼遠。“但不管怎樣,在歐債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我們預計某種程度的共識和框架性協議還是值得期待的。”她說。

  事實上,此次峰會之所以被認為可能成為歐債危機轉折點,是因為其進展可望促使歐洲央行迄今為止的強硬立場發生轉變,進而提振市場信心。汪濤認為,眼下真正能救歐元區的仍然只有歐洲央行,所以問題並不是歐洲央行最後會不會出手,而是何時、何種情況下才會出手。“可能的情況無非兩種。一是局勢繼續惡化到非救不可的程度,二是如果歐元區各國政府真的採取了令人信服的措施努力推進改革,那麼歐洲央行規避"道德風險"的必要性就會下降,其態度有望軟化,會願意擴大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支持,幫助穩定歐元區國債市場。”她說。

  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近日在歐洲議會上呼籲歐元區各國政府盡快敲定新的“財政條約”,稱“這是恢復歐元可信度的最重要舉措”。他還表示,其他措施可能會接著出台,但要注重出台的順序。汪濤認為,這暗示了新“財政條約”是歐洲央行立場轉變的前提(交換)條件,即一旦歐元區各國政府就加強財政紀律和推進財政一體化達成協議,則歐洲央行可能願意以更大規模來干預和穩定市場,不再任由市場信心惡化。“在目前市場信心極度脆弱的情況下,任何推進財政一體化的方案(不管程度如何)都值得鼓勵。因此,歐洲央行可能不會對峰會結果設太高的門檻,願意就峰會達成的協議作出相應讓步、擴大整個從二級市場購買國債規模以穩定歐元區市場。”她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