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烏坎事件”處理的樣本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2 16:35:45  


  廣東“烏坎事件”出現了好的轉機。廣東省委日前表態,“陸豐烏坎村群眾的主要訴求是合理的,基層黨委政府在群眾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失誤,村民出現一些不理性行為可以理解”。這一態度,為事件的處理奠定了基礎。

  汕尾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決定,原先已凍結的相關用地,由政府出面協調、賠償徵地者損失,收回404畝事件所涉用地,通過徵求規劃部門和村民意見後再進行新的開發,並充分保障村民的利益。烏坎村臨時代表理事會數十名代表則同意取消原定的上訪(遊行),撤掉村內各橫幅標語,恢復村內生產生活。

  儘管“烏坎事件”還未到尾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事態已經穩定,一個引發高度關注的群體性事件將會漸漸平息。這是每一個關心社會穩定、關心民眾利益的公民都期許看到的結果。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各地同類事件數量有上升趨勢,矛盾較為尖銳,這是一個事實。在這個大背景下,從“維穩”角度去看,廣東“烏坎事件”的處理方式,無疑有一定的樣本意義。

  “烏坎事件”起於今年9月下旬,因土地問題引發村民的反彈,繼而在之後的三個月內,出現了不少的衝突。目前,這起事件已被定性為“村內利益紛爭”。論及“烏坎事件”的性質,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有一個清楚的表態,“烏坎事件的發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這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忽視經濟社會發展中發生的矛盾積累的結果,是我們工作‘一手硬一手軟’的必然結果。”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直面和解決好這些矛盾和問題。

  什麼是“一手硬一手軟”呢?簡單地說,即經濟發展方面比較“硬”,社會管理方面卻偏“軟”。其實,類似的問題,在不少地方都同樣存在,確實也揭示了今天中國社會的一個深層次矛盾,尤其是圍繞土地問題,矛盾更顯得較為尖銳。在眾多的群體性事件中,由於強行徵地與補償不足引發的群體事件占到了較高的比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