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2年間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過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4 11:11:39  


 
  許多悲劇也經常由此引發。

  像發生校車事故的江蘇徐州豐縣首羨鎮,如果沒有撤並,孩子們中的大部分本可以在該鎮張後屯村小上學。然而,2005年,在合班並校中,張後屯小學初中部被撤,並進了首羨鎮中學。2009年,又一輪合班並校啟動,有著70年辦學歷史的張後屯小學被合併到首羨中心小學。

  孩子們上學的路途由此變得漫長而遙遠,最遠的學生離學校有10裡地,許多家長只能騎電動車接送孩子上學。而且,中國青年報駐江蘇記者採訪發現:“學校也沒有食堂,中午不管飯,孩子們中午放學後就被學校趕出了校門,只能到附近居民辦的小飯桌去吃飯。”

  無論老師怎麼勸說,家長和孩子都不願回學校

  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997年全國農村小學數為512993所,2009年為234157所,減少學校數合計278836所,總量減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減少學校數為64所。

  撤並的理由當然很充分,也是大勢所趨,如生源的減少、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考慮、農村孩子到城鎮上學有利於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等,然而,從更廣闊更深層次的背景上審視,這一公共政策也引發了許多問題。

  首先,每一所學校的減少,往往意味著這所學校周邊學生上學路途的增加,雖然由於計劃生育的影響,農村人口也逐年下降,但下降的只是絕對人數,村莊並沒有消亡。由於農村路況的糟糕和交通工具的落後,由此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悲劇。

  撤並的另一直接後果是,學校集中後,一些中心小學變成了巨無霸,巨型班級裡人數多得連課桌椅都擺不開,由此給學校的管理和教育資源的分配等方面帶來巨大難題。

  而且,即使發展了農村寄宿制學校,但由於學生人數太多,學校資源不夠,這些學校學生的住宿、吃飯、運動、衛生、安保等條件也都存在短缺問題,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擠一個房間的現象並不鮮見,有些學校因為提供不了午餐,導致孩子餓肚子,由此也導致免費午餐項目成為了今年蔚為壯觀的民間公益行動。

  但問題遠遠不止這些,中國青年報駐雲南記者在當地採訪時就發現,因住宿學生增加,教職員工承擔了大量本該由家長承擔的養育教育任務,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年齡太小的孩子住校學習,生活也難以自理。

  上學路途遙遠,不論寄宿與否,都會使農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即使在西部偏遠地區,這種增加額度也在千元以上,這也由此導致在農村一些地區出現了較多的輟學現象。

  記者發現,就在今年,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天鮮鄉發白村完小學校5年級的一個班就有10個學生輟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