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華人身在海外以不同方式過聖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6 11:37:03  


譚太太和先生、媽媽、女兒幸福地被禮物包圍。
  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據美國《僑報》報道,當收音機里傳來耳熟能詳的平安夜音樂、電視所有頻道都插播年終大打折的廣告、打開信箱總能收到親友寄來的賀卡……你知道,西方傳統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要來了。在海外的中國人,身處如此熱鬧的節日氣氛當中,有些入鄉隨俗,很能夠適應新的習俗,有些卻是莫名其妙、找不著北。記者走訪了幾位頗具代表性的在美華人,帶讀者走進他們的生活,看看他們是怎樣過聖誕節的。 

  新移民 越來越喜歡過聖誕節了

  王女士因為女兒想到美國念書,2008年5月帶著女兒,放下自己經營的時裝店,從北京來到美國。抵美後舉目無親,寄住在休斯頓的朋友家。初來乍到的王女士真是度日如年。她至今還清清楚楚記得頭40天的每一天都是怎樣熬過來的,因為飲食不習慣,體重驟減了18斤。從一踏上美國的土地,王女士就想著走。好不容易熬到第40天,她就坐上回國的飛機回到了不算久別的故土,一待就是4個月。要不是想著女兒獨自在休斯頓朋友家里,王女士大概準備不再回美國了。此後的一年多,王女士因著思鄉和在美生活的不習慣,又多次往來於中美之間,基本上是在中國度過的時間比在美國的還要多,最近一次回國是7個月以前。

  說起自己對家鄉的那一份掛牽,王女士可謂是滔滔不絕。為了方便聯繫國內的親友,從國內帶來的手機一直使用國際漫游,24小時都不關機,每個月僅短信費用就可以高達上千元人民幣(國內短信費用十分便宜,而且接收短信不收費)。王女士說自己的女兒剛來的時候也不習慣,常常一個人在KTV花四個小時唱歌。問起聖誕節,王女士說自己也不太了解聖誕節的真正含義,但是知道聖誕節是跟中國的春節一樣最隆重的節日,家人都要聚在一起歡度。並且聖誕節期間是商品最便宜的時候,自己會帶上女兒去購物,然後在家就像國內過年一樣,包餃子、做幾道好菜,除此之外並無特別之處。採訪中王女士幾次眼泛淚光,臉上寫滿了那一份濃濃的鄉愁。

  譚太太剛滿20歲就與先生結了婚,先生是美國人,2008年年底譚太太帶著一歲的女兒從深圳來到美國。譚太太對美國夢的無限憧憬,遭到現實中巨大反差的無情撞擊。先生白天去上班,公寓就只剩下自己和女兒。朱女士對記者說,那簡直就跟蹲監沒兩樣。

  譚太太在美國的第一個聖誕節,是跟先生去密西西比州的公婆家過的。她覺得自己在公婆家備受寵愛,先生家的每一個人都對自己非常友善非常親切。自己得到了好多禮物,人生中從來沒有得過那麼多禮物。有了第一次聖誕節的美好映象,譚太太此後對每一次聖誕節都充滿了期待。隨著朋友圈子的擴大,朱女士認識了溫蒂女士,第二年應邀到溫蒂家與許多其他中美聯姻的夫婦共同度過了眾樂樂的聖誕佳節。上個月剛申請了歸化入籍的譚太太,今年已經完全進入狀況,按照美國人的方式來慶祝聖誕。記者打電話給譚太太進行採訪的時候,她正忙著張羅在自己家辦聖誕派對,準備邀請一大幫朋友好好熱鬧一番呢。

  留學生 慶祝聖誕各有各的方式

  在大休斯頓聯合校友會的迎新晚會新聞發布會上,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在德州學習的留學生。

  休大的三位同學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自己和周圍同學的情況。楊喬淋同學在上海念完高中後來休大已經3年了,她家在休城有親戚,所以基本上都是在親戚家過的聖誕節。她的第一個聖誕節去了基督教會,參加了教會的報佳音等慶祝耶穌誕生的活動,對聖誕節的來歷和意義有著清楚的了解。擔任休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會長的喬淋說,自己周圍的同學大多數是利用聖誕節假期自行組織出游,了解美國聖誕節節期各地的風土人情。這些同學有駕車出行的,也有乘飛機的,同學們的目的地首選白雪皚皚的紐約或是陽光普照的佛州。安徽來的王瑞同學赴美也3年多了,第一次在美國過聖誕節,是被同學邀請到家里共同度過的,也感受了一把當地的聖誕風俗。此後的聖誕節是和同學外出旅遊。王瑞覺得國內現在過聖誕節的氣氛更熱鬧,今年聖誕節要回國去跟親友團聚去了。來自北京的楊亦然同學,在英國紐卡斯爾(New Castle)念完平面設計,剛到休大繼續深造。楊亦然在英國的時候,也到過教會參加慶祝活動,知道公元2011年就是耶穌誕辰後第2011年,他期待著過自己在美國的第一個聖誕節。

  德州農工大的戴秉承同學,對記者談了自己對聖誕節的看法。他說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基督徒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是應該的,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也有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美國有些地方在慶祝聖誕節時,會按照老風俗搭起聖誕馬槽,“小耶穌”靜靜地躺在馬槽里,牛和驢給耶穌哈氣取暖。而更多的人其實正在將這個節日變成一個注重互贈禮物的家庭內部聚會,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購買禮物,這使得慶祝聖誕節的方式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年複一年地互贈禮物,許多人竟為了一件合適而又不重複的禮物發愁。戴秉承主張過一個不消費的聖誕節,盡量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給他們帶去歡樂。的確,正如他說:“聖誕節期,人們應該流連於教堂而不是商場。”戴秉承今年聖誕節哪兒也不會去,該幹嘛幹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