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選後兩岸如何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1-13 00:30:47


 
  台灣主體意識持續強化

  我在2011年6月25日參與“建國百年”民主圓桌論壇時說,台灣在長期的民主發展過程當中所建立起來的社會認同、文化認同,以及政治與“國家認同”,是延續的。我覺得兩岸問題要用長遠歷史來看,不是短暫的一次性選舉,這是我的基本概念。

  如果我們從近二十年來對認同的民調來看,1992年,認同“我是台灣人”的有17.6%,2011年認同“我是台灣人”已經達到54.8%,這二十年間是一個持續的成長。這個成長關鍵是1994年千島湖事件,那時認同“我是中國人”的26.2%,一路降到1996年“總統”大選前的17.6%,幾乎少了10%。這不是與政黨輪替有關係,而是與兩個社會的氛圍有關。

  1996年之後,認同“我是中國人”比例一路下滑,而“我是台灣人”的認同超過“我是中國人”的認同的時間點,發生在1995年飛彈試射。因此,1995年與1996年飛彈試射,讓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與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產生黃金交叉。1994年認同“我是中國人”者開始下滑、1995年持續下滑,96年認同“我是台灣人”開始上升,產生交叉。所以1995年認同“我是台灣人”的達到25.9%,認同“我是中國人”的降至20.7%。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台灣人的認同上升是發生在1996年民選“總統”之後,但是那個幅度與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的狀況相同。1996年的上升幅度與2008年的上升幅度,斜率幾乎是一樣的,並沒有因為政黨輪替而改變,不是因為哪一個政黨執政。民進黨執政推行“去中國化”政策之後,台灣人的認同大幅提升,而是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緩和的情況下,台灣人的認同仍然是往上走。尤其這個時候,“我是台灣人”的認同已經超越“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

  我簡單用數據來說明,這是一個長期的因素。當然我認同民主國家尊重族群融合,因為民主國家本來就是多元社會;在政治、經濟、社會議題上本來就會有不同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就影響社會的政治認同與社會文化認同。現在台灣是“立憲主權國家”,依現行“憲法”稱為“中華民國”,這就是一個台灣共識。

  所以我認為,未來四年兩岸政治關係,台灣內部趨向是“拒統趨獨”;台灣主體意識是逐步在提升當中,逐步的提升會不會走向進一步的“國家認同”?或只是對事實主權的維繫與認同?我個人認為,建立在社會文化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認同會繼續強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