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切忌以無底線讓步求和平 北宋教訓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4 09:57:08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近來,不斷有人高呼“韜光養晦要堅持一百年”。思考國家戰略是一種公民責任,但世界是變的,而且永遠在變,作為應變之策的任何一種戰略,應該順應世界變化的基本規律。

  環球時報刊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戴旭的分析文章表示,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十分正確,但對和平的執著追求,不應以放棄思想警覺和鬥爭精神為代價,刻舟求劍只能導致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和外交領域一再被動。

  美國在三條戰線全面推進

  文章稱,冷戰結束後,世界向哪個方向發展?很多人希望歷史大幅度轉彎駛向和平。不幸的是,它還是沿著原來的慣性並且加速衝入了戰爭。

  曾任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博士1986年寫了一本書《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毫不避諱地提出美國統治全球的戰略目標。他認為美國的全球利益集中在三條戰線上:一是遠西戰線,與蘇聯鬥爭的焦點是東歐;二是遠東戰線,鬥爭焦點分別在日本、中國、朝鮮半島,最關鍵區域是韓國、菲律賓、台灣;三是西南戰線,戰略焦點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

  今天,美國正是在這三大戰場騰挪轉移和全面推進。在俄羅斯方向,在北約東擴的基礎上,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進一步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並試圖對俄羅斯新一輪總統選舉發起“摧毀性攻擊”;在中國方向,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不到一年時間把中國周邊“攪得周天寒徹”;在伊斯蘭戰場,從顛覆、肢解伊拉克、利比亞、蘇丹、也門,到現在對叙利亞、伊朗的包圍,順便還糾結著巴基斯坦。

  如果按照兩次世界大戰的標準對今天的國際現實進行定性,很容易得出世界總體處於和平與發展狀態的結論。但就在這貌似平靜之中,美國有條不紊地實施著“和平征服”,這是在民主、自由、人權、反恐的旗號下對第三世界進行的殘酷屠殺。這是近代史上歐洲、中東和東方三大政治力量體系一盛二衰、一強殺兩弱的博弈形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失敗後的延續。冷戰結束,北約不僅沒有因為主要對手消失而消失,美國和歐洲反而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板塊,同時卻力圖將伊斯蘭世界和俄羅斯以及已經在近代史上被敲碎的中國進一步碎片化。冷戰結束後的這種狀況,可稱之為“溫戰”,它既比冷戰激烈,又不如熱戰那樣看上去明火執仗陣線分明,但它依然是一種廣義的戰爭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