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武器生產規模大 俄羅斯吃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4 11:18:04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所副所長亞歷山大-赫拉姆奇辛撰文指出,中國軍事實力目前仍被嚴重低估,特別是解放軍的核導實力、陸軍坦克群、空軍先進戰機和多管火箭炮系統。

  赫拉姆奇辛指出,最近4年來,《獨立軍事評論》多次刊登文章,探討中國軍事話題。比如2008年2月22日的《中國必將佔領俄羅斯》,2009年3 月27日的《近鄰-未來的超級軍事大國》,2009年6月26日的《北京虎準備撲擊》,2009年10月9日的《百萬士兵加上現代化武器》,2010年3 月12日的《中國預算警報》,2010年9月10日的《莫斯科面臨非常不悅的選擇》。這些文章認為,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速和需求,今後中國如果不對外拓展的話,無論如何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而對中國來說,最有吸引力的拓展對象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現在,這種預期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加現實。俄羅斯目前仍在為美國準備在歐洲建設反導系統而極其不安,儘管這種系統總體上是防禦性的。令人驚訝的是,俄方仍未發現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另外一個國家的實力在日益增強,而且開始直接在邊境地區部署進攻性兵力兵器。

  從無稽之談到事實 

  俄專家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實力被嚴重低估,因為中方一直在刻意壓低自己的整體軍事實力,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指標上。無論是對西方,還是俄羅斯。比如,中國在對外宣傳軍力時的一個絕對主流說法是,中國生產的新型武器裝備數量微不足道。這顯然是為了以後放開手腳,避免他人說三道四。另外一個說法是,中國新武器裝備的質量非常低劣,因此根本無法對抗俄羅斯和西方的裝備。這些說法,包括其他任何一種說法,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卻被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所接受。另外,俄和西方專家完全一致地確信,如果說中國在針對某個對象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話,那麼只會是中國台灣,以及可能膽敢冒險阻撓中國恢復領土完整、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美國。在極端條件下,也有可能會針對爭奪中國領土的個別東南亞國家。但是絕對不會針對俄羅斯。比如,中國自主研製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05式系列水陸兩棲作戰車輛,包括步兵戰車、自行火炮和輕型坦克,聲稱全是為了收復台灣。實際上,這些車輛也非常適合橫渡黑龍江和烏蘇里江。

  赫拉姆奇辛指出,眾所周知,小批量生產武器裝備從經濟的角度來講是非常不利的,畢竟產量越高成本才會越低。而且從軍事角度來說,新裝備數量太少則完全沒有太大的意義。正因如此,目前這種做法在俄羅斯和歐洲處於主導地位。他們以為,中國也是這樣的。實際上,中國只是在相當長時間內試驗同級各類武器裝備,從中選擇最佳樣品,消除各種缺陷。在此方面,中國人遵循改革開放初期行之有效的“摸著石頭過河”的原則。在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後,開始大量生產更為成功的樣品。之後的生產規模,無論是歐洲,還是俄羅斯,做夢都想不到。但是不知為什麼,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都不願意看到這個事實。

  俄專家稱,對西方來說,中國特別刻意壓低的是核導實力。基本上,西方和俄羅斯所有專家都認為中國核彈數量在200至300枚之間,一切都在標準範圍之內,根本沒有什麼值得特別關注的。而且還經常準確引述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其中包括30枚“東風-31”,24枚“東風-5”;在中程彈道導彈方面,有20枚“東風-4”,30枚“東風-3A”,80枚“東風 -21”;在戰役戰術導彈方面,有600枚“東風-11”和300枚“東風-15”。實際上,上述數字可能未必達到中國核導武器庫實際規模的下限。通過對中國軍工企業生產能力的評估,以及中國中部地區建有地下核長城的事實,可以認為,中國僅洲際彈道導彈就可能有上千枚,至少還有一千多枚中程彈道導彈。至於各種威力和用途的核彈頭總數,未必會少於1萬枚,因為中國生產這些武器的時間已經長達47年。

  赫拉姆奇辛聲稱,中國堅決拒絕討論自己核導武器庫的規模和部署地點,只是強調其規模極其微不足道。但是現在,中國已經開始不再掩飾地展示越來越多的新型彈道導彈,從戰術導彈到洲際導彈應有盡有,現在還有巡航導彈。甚至在這種這軍力展示中,或多或少地透露出,現在僅洲際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的載體數量就遠遠多於200-300件。應當指出,對於俄羅斯來說,中國中程彈道導彈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武器,因為它們能打到俄境內的任何地點。俄軍也有中程彈道導彈。俄羅斯的洲際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主要用來遏制美國,不太重視威懾中國。因此在核導武器方面,中俄力量平衡已經形成了對中方非常有利的局面,儘管俄方許多人士仍然相信自己擁有巨大的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