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網絡輿論的三大變化 民生問題突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8 09:20:59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南方都市報今日刊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勇的文章稱,過去一年中中國網絡輿論出現了三大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在網絡討論的話題中,民生問題壓倒民族問題。民族問題曾經是中國網絡輿論的起源性問題,曾幾何時,有關民族主義的問題,在中國互聯網上構成歷久不衰的熱點,舉凡中美關係、中日關係、台灣等話題,總會在網上見到激烈的輿論震蕩,甚至引發線下的群體行動。

  然而,2008年以降,在中國的網絡上,民族主義議題越來越讓位於民生議題。隨著中國社會矛盾的激化,互聯網完全被民族主義議題主導已成為不可能之事,換句話說,大家一定會把更多的目光、討論集中到中國社會的發展上。風向在發生變化,當你的孩子不能喝上安全奶、不能坐上安全校車,當你出門就餐會吃上地溝油,當你居住的城市霧靄沉沉、你無從知曉PM 2.5的真實含量時,你會更關心中國社會何處去、中國人民怎樣才能幸福的問題,而不是打打殺殺的義和團主義。 

  第二個變化稱之為“網絡社會力”的崛起。社會學家認為,“社會的生產”構成了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基本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研究者們寄望於從“非政府組織和第三部門”、“脫離單位制的城市社區”、“與社會轉型相伴而生的城鄉各種集體行為和社會運動”中尋找社會的生長點。今天,一個獨立而富有參與性、抵抗性的公民社會正出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上。與那些享有相對充分的政治自由的國家相比,互聯網在中國的政治功能存在較大的不同。它不可能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改變中國的政治生活,但它可以增進建立在公民權利義務基礎上的現代社會資本,導致社會力量的興起和壯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