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蔡英文“價值台獨”的內涵與策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5:21:14  


蔡英文推銷“價值台獨”難以得逞。
  中評社╱題:評蔡英文“價值台獨”的內涵與策略 作者:倪永傑(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所謂“台灣共識”只是“價值台獨”的另一種表白而已。蔡此舉必將切割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斬斷兩岸之間的法理紐帶,導致台海局勢重新陷入緊張動盪之中。

  •給“台獨”披上“和平穩定”、“和平發展”的新衣,既可吸引台灣民眾特別是中間選民、中產階級的支持,又可降低美國對民進黨“麻煩製造者”的疑慮,是蔡英文推動“價值台獨”的重要策略。

  •民進黨及蔡英文缺乏重新執政的準備,完全沒有執政的能力與條件,難以駕馭台灣、應對兩岸。選擇蔡英文,猶如當年選擇陳水扁,台灣民眾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出於選舉的需要,蔡英文不斷調整、釋放兩岸論述,從“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到“十年政綱”,從“台灣共識”到“台灣就是中華民國論”,在“溫和”、“理性”的外衣下,提出“價值台獨”的新內涵與“柔性台獨”的新策略,賦予民進黨的兩岸論述更為強烈的蠱惑性與煽動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啻帶來嚴重危害。

  烘烤“價值台獨”新內涵

  蔡英文在李扁“法理台獨”、“文化台獨”基礎上,烘烤“價值台獨”,催生“台獨”新內涵,累積“台獨”能量,將“台獨”拉升到新的價值高地,擴展“台獨”縱深。具體包括八條“價值鎖鏈”。

  1、虛構“台灣主體性”、“台灣認同”及“台灣價值”。蔡英文始終主張強化“台灣性”,弱化“中國性”,維持“台灣主權”,建構“新的國家、新的台灣認同”,邁向“台灣主體性”的重建時代。(注1)在今年2月23日《跳脫歷史,著眼未來》的演講中,蔡英文強調民進黨要“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與馬英九的“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相區隔、對抗。(注2)“十年政綱”根本宗旨就是“強化台灣、凝聚台灣”。由此可見,蔡將“台灣主體性”視為兩岸論述的核心,作為“價值台獨”的螺旋動力。

  2、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蔡解釋“台灣共識”就是維持台灣現狀與民主機制,其潛台詞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一是“台獨”,二是“公投”。因此,所謂“台灣共識”只是“價值台獨”的另一種表白而已。蔡此舉必將切割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斬斷兩岸之間的法理紐帶,導致台海局勢重新陷入緊張動盪之中。

  3、混淆台灣與“中華民國”關係。蔡英文早年追隨李登輝炮製“兩國論”,後對陳水扁“一邊一國”論亦步亦趨。如今的蔡口口聲聲“台灣”、“中國”、“中資”、“中國觀光客”,兩岸為“雙邊關係”,其思考邏輯根本跳不出李扁“台獨”窼臼。最近,蔡為拉抬選情,拋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論,並以“恩賜”心態“包容”國民黨、“中華民國不再是外來政府”。(注3)可是,蔡絕不接受“一中憲法”的“中華民國”,只接受“台灣的‘中華民國’”。(注4)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憲法”規定台灣當局所管轄的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只是“中華民國”一部分,台灣絕不等同於“中華民國”,無論是“法理”、管轄範圍還是兩岸關係、國際政治現實,兩者根本無法劃上等號。(注5)顯然,蔡英文的邏輯與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如出一轍,即“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目前稱為中華民國”,其價值指向就是赤裸裸的“台獨”主張。

  4、奢談“民主、人權”,納入兩岸條款。自黨內初選辯論開始,蔡英文便不斷高論“民主、人權”,稱“民主是台灣最大的資產,是台灣內部形塑對中國關係的一個開始”(注6);“民主是解決兩岸爭議,追求和平與穩定、繁榮與發展的關鍵基石”。(注7)民進黨未來策略就是與大陸內部“追求民主自由人士展開對話與交流”。蔡還異想天開地要“把民主與人權議題納入(兩岸)交流清單,將人權條款置入與中國大陸簽署的各項協議,以支持中國民主化進程”。(注8)由此可見,所謂“民主、人權”只是蔡英文“價值台獨”的祭品,徹底摧毀兩岸互信、互諒的基礎。此舉表明蔡英文完全昧於兩岸大勢,不但討不到西方某些勢力的歡心,更引起全中國人民的憤慨,自討沒趣。

  5、從多邊架構出發,聯合反華勢力遏止大陸。蔡英文想像“不能局限在兩岸的框架裡”(注9)在出訪英國等多個國際場合表明“必須在國際的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透過國際共通的規範與準則,平衡台灣與中國實力的不對等。”(注10)蔡英文試圖在多邊結構中尋求與大陸的“雙邊戰略互利”,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其扮演西方反華勢力遏止大陸棋子之意圖,昭然若揭。

  6、面向世界,遠離大陸。蔡提出“面向世界”,“與世界一起走向中國”、“先世界、後中國”的經貿策略,目的在於遠離、擺脫大陸,甚至削弱、遏止大陸崛起,降低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切割台灣社會、歷史、文化等與大陸的連結,以此強化“台灣主體性”、“台灣價值”、“台灣認同”。但問題在於,兩岸經濟合作雙贏已走上制度化、正常化、機制化的軌道,兩岸大交流已是一條不歸路。蔡提出的“在地經濟”、遠離大陸的經貿策略無異畫餅充饑。

  7、經由“和而求同”走向“和而求獨”。民進黨人始終保持“和平獨立”的幻想空間,蔡英文的策略就是多說、多唱和平但不做,少說或不說“台獨”卻做實。配合“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高論,蔡甚至表示願和大陸方面“以互利、明智、負責的方式,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來推動兩岸關係。(注11)但蔡更多的強調兩岸的不同,包括「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等差異,絲毫沒有“和而求同”的意願及實踐路徑。(注12)蔡所有漂亮的言詞都無法掩蓋其經由“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走向“和而求分”、“和而求獨”的根本企圖。

  8、兩岸不設前提交往。蔡英文不得不正視大陸和平崛起的現實,無法忽略台灣民眾甚至民進黨內積極與大陸交流合作的強大民意,但蔡主張兩岸進行“不設前提”的交往。蔡單方面要求大陸方面放棄前提,卻自設前提,堅持所謂“主權、民主、和平”三原則,堅持“台獨”、“公投”及“2300萬人決定台灣前途”等前提。

  因此,蔡英文“價值台獨”是繼李、扁亂搞“法理台獨”、“文化台獨”之後所賣力推銷的新型“台獨”,是鑲嵌入台灣民眾內心深處的價值烙印,一旦得手,其所掀起的“台獨”能量、“台獨”危害性遠在李、扁之上,理應引起全體同胞的高度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