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官員學者駁日媒:中國北極活動無關戰略控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1 09:08:09  


 
  中國開展北極科學考察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落後於美、俄、英、法、加、日等許多國家。中國政府1999年才首次組織了北冰洋地區部分海域的綜合考察,隨後又分別於2003年、2008年和2010年組織了三次北冰洋地區部分海域的科學考察,內容涉及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等考察。

  “在這幾次考察過程中,中國方面分別邀請了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芬蘭、法國等國科學家參與,整個科考過程完全公開透明。”曲探宙說。

  作為《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的締約國,中國享有在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地區開展科學考察的權利,並經挪威政府同意,於2004年在該地區建立了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研究考察高空大氣物理、冰川監測、生態環境、微生物、大氣化學等。此前,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韓國等已在該群島的新奧爾鬆地區建立了科學考察站。

  曲探宙表示,中國沒有勘探北極地區的油氣等資源,而且也沒有能力、沒有條件對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但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資源都像貨幣、商品一樣在世界範圍內流通和分配,而絕非只與中國有關。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北極冰層融化,使開通連接歐洲、東亞和北美的北極航線成為可能,該航線將比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航線縮短航程約四千公里,比巴拿馬運河——北太平洋的航線路程亦大幅縮短。

  作為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北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和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亞洲第一大貿易國的中國,無疑是該航線的最大潛在使用者之一,而正因為中國的使用,該航線的開通也才更具商業價值。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阮宗澤表示,北極航線未來開通和運營將對亞歐北美的許多國家產生影響,但是,中國更多的是跟蹤和關注,並適當參與,北極航線是全球公共品,不是某一個國家可以主導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