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習近平訪美有深意 中美競爭凸顯難雙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3 11:41:33  


 
  美國認為未來最有可能挑戰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是中國,這種認識導致其對中國的防範意識大大加強,這不可避免地會表現在其政策行為上。重返“亞洲”、介入南海、加強同盟等都是這種政策行為的體現。如果美國自身狀況沒有比較明顯的改善,這種勢頭還會持續,短期內不會有什麼改變。也就是說,中美關係的競爭性在未來幾年會更加突出,這種狀態將持續多久不得而知。 

  “這是否意味著中美未來‘零和博弈’的色彩會更濃,追求雙贏變得更加困難?”

  倪峰:目前來看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中美雙方都需要調整心態。中國在認識到自身力量發展的同時,也要對自己有謹慎的評估。美國對世界局勢的變化也應有客觀冷靜的分析,不能看到不利於自己的局面就“心急失態”。比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某些場合對中國的表態,就很不顧外交禮儀。現在中美雙方都有種“不適應感”,對自己和對方的變化都不適應,兩國應該認識到有個從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過程。用基辛格的話說,叫“中美兩國應共同進化”。
   
  戰略東移後如何和平共處

  “從國際地緣政治層面看,習近平這次訪美的一個大背景是美國戰略東移,美國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戰略投入。中國應該如何看待和應對美國的戰略轉變?”

  倪峰:美國的戰略東移是一種“虛實結合”的動作,有“實”的一面也有“虛”的一面。從“實”的方面來說,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美國人看到了東亞在未來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有中國因素,也有地區因素,因為整個東亞發展都非常強勁。美國需要在這樣的地區投入更多的關注,才能穩定其領導地位,並從中獲取利益。

  但應該看到,美國是在自身狀況不怎麼好的情況下戰略東移的。美國一方面希望在東亞發揮領導作用,另一方面所能動用的資源又在減少。從美國重返“亞洲”的具體實踐來看,務虛的外交動作比較多,但實實在在的投入卻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戰略東移能有多大的政策效果不好說,而且有沒有可持續性也是個問題。東亞的事情如何解決,還是需要中美兩國坐下來談,不是說美國把中國圍起來,東亞的問題就能解決了。只要把握住這一點,中國就應該把美國戰略東移看得淡定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