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始於有歷史感地“做朋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7 08:38:31  


北京時間2月15日淩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總統辦公室會見了來訪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習近平副主席表示,希望他的本次訪問能增強中美兩國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奧巴馬指出,美國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美國《僑報》2月16日載文《中美關係始於有歷史感地“做朋友”》,摘要如下: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14日,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談到中美關係時,明確表達了開創新型合作夥伴關係的信心與決心。

  在這個美中結構性矛盾看似難以調和的時刻,一種變革的信息已然展露,其方向直指未來,超越現在,超越矛盾,兩國領導人必須站在50年、100年,乃至歷史的高度來建構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儘管中美在人民幣匯率、投資環境、地緣政治、軍事、人權等方面依然存在重大分歧,在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但正如習近平所說,排除干擾“做朋友”是中美唯一正確選項。如果這確實是“唯一正確選項”,有什麼分歧能阻擋中美關係的進展?

  善學習、善讀書並以中共中央黨校校長身份動員全黨學歷史的習近平,此行恰逢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40周年之際。向歷史致敬、向中美關係奠基者致敬是這趟行程的應有之義。

  所以,習近平此訪第一場正式活動就會見了多位重量級的美國前政要:前國務卿基辛格、奧爾布賴特,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布熱津斯基、伯傑,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他們是中美關係不同歷史階段的見證者,他們本身就書寫了中美40年的冷暖變遷。而這40年中最大的啟示是,不管如何起伏動蕩,中美關係必須始終保持不斷前進的發展大方向。

  至於“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儘管沒有先例可循,也沒有經驗可鑒,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正如習近平所說,“中美雙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維護和發展好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為不同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建設積極合作關係樹立前無古人、但後啟來者的典範。” 既然“做朋友”,平等輕鬆的氛圍就是必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