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第一個獲得建築諾貝爾獎的中國建築師:王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9 09:29:09  


寧波博物館(2008年)以在民間收集的明清磚瓦組成瓦爿牆,毛竹替代鋼筋鑄成混凝土牆。
 
  自己眼中:追求樸素簡單的生活和藝術 

  在王澍眼中,他認為自己首先是個文人。在東南大學論壇上,記者發現了王澍曾發表的一篇文章《素樸為家》,動盪年代,他曾經常出入書庫看所有被查封的書,“七到十年的歲月裡,我就是這麼亂看書度過的,包括大部分外國文學的翻譯本和中國的古書(繁體版)。”後來的王澍隨遷到西安,負責出黑板報,看父親與朋友們在劇團裡排演,藝術和文學的素養漸漸生根。 

  “我那種文人的孤傲早年就養成了,認識妻子以後,抹平了大半。事實她對我最大的影響,更是關乎心性的修養。”在王澍最艱難的時光裡,“主要靠她的工資在養我,我打零工,偶爾掙一筆。她屬於天然而然的人。” 

  在心性的滋養中,王澍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築風格,“任何一個建築都是園林。不管表面上像園林的還是外表八竿子打不著的,都是,它已經用各種形態進入到我的建築了。我在追求一種樸素的、簡單的、純真的、不斷在追問自己來源和根源的這樣一種生活和藝術。” 

  合作者眼中:他話不多,但很有理念 

  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個主要作品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這個作品體現了他的建築哲學對環境的密切關注,以及對蘇州園林造園思想的考慮。在設計中,這座圖書館將近一半的體積處理成半地下;此外,四個散落的小建築的尺度明顯小於主體建築。2004年,王澍憑這個作品榮獲中國建築藝術獎。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黨委書記吳昌政當時參與學院的籌建,當時圖書館的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當時與王澍有幾面之緣,他話不是很多,但很有理念。” 

  建築開發商王春年對此也深表認同,“當時我們的理念是建築能保證至少十年不落後,規劃中的圖書館前面有個人工湖,後面就是山,於是想在山水之間做一個過渡,而拿到第一稿時我們就很滿意,沒做什麼修改,有一部分建築延伸到水中,整體線條流暢,外觀是白色,和學院整體的建築風格很匹配。後來這個建築獲了獎,暑假還有很多師生來參觀。” 

  校友眼中:風流倜儻 意識流氣質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王建國比王澍早3年入學,“當時他就顯示出很高的天分,設計理念突出,當時他的一幅作業《仙岳賓館》作為范圖在系裡掛了好長時間。” 

  當時王澍也是個校園潮人,“我們也一同組織過文學社和北極詩社,他喜歡思考,愛搞哲學研究,當年一起在詩社聊天時感覺他對傳統建築學有很多想法。”東南大學81級土木系學生、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濤回憶,“那時的王澍長髮飄飄,有意識流的氣質,風流倜儻,我們一起出了第一本學生論文集,他是論文集的主編,當時也有一篇文章入選。” 

  10年不建房:願意做慢的事情 

  王建國認為,王澍的獨特之處在於“願意做慢的事情”,“他博士畢業後10年內,沒建一座房子,就是偶爾給人做裝修,這期間,收集了幾十萬篇磚瓦材料,而這些材料,後來也被他用到現代建築中,有很獨特的風格。他能耐得住寂寞,不受當下思想的影響。”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助理葛明與王澍有幾十年交情,“王澍此次獲獎,沒經申報,直接獲得提名,擊敗了美、英、日等多國的建築大師。王澍的獲獎其實並不意外。”2011年,王澍榮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這是首位中國建築師摘得國際建築學界大獎。同時,王澍還被哈佛大學研究生院(GSD)聘為2011—2012學年度 “丹下健三”榮譽講席教授,“從規律上講,如果能獲得這兩項獎,距離普利茲克獎也就不遠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