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京媒:就業取向集中政府機關大型國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1 18:11:38  


 
  3.好工作有多難找

  ——多數人找不到好工作,往往不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是存在就業不公平的狀況

  都想找份好工作,肯定不好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介紹說,目前新增就業主要集中在非國有單位、中小企業。“十二五”期間,高校畢業生每年在660萬左右,其中“211”院校的畢業生就有近百萬。而粗略統計,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大企業等每年新提供的就業崗位約為六七萬個。過去是考大學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則是“四五千人搶一個好工作”。  

  如此激烈的競爭,大學生們不是不知道。但現實中,很少有人會主動放棄,至少要試試看。更大的問題在於,多數人無功而返後往往不服氣,認為找不到好工作不是自己不夠好,是就業不夠公平。

  “這其中無疑有些情緒化、不夠理性的東西。但現實是,政府或許在促進就業公平方面採取了大量措施,可某個人只要看到身邊有一個靠關係或者靠其他非正常因素找到熱門崗位的具體例子,自然就會形成‘不公平’的觀點,並且在傳播中不斷放大。”蘇海南說。

  一項針對高校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在談到“對就業影響較大的因素”,社會關係和家庭背景排在前兩位,且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影響很大。現實生活存在的類似現象更強化了這一認識。公務員“逢進必考”,但很多人遭遇過筆試第一、面試莫名其妙被淘汰的情況。事業單位在招聘上更不正規,近年來頻頻爆出“蘿蔔招聘”事件。至於一些央企以及國有金融企業,幹脆不搞公開招聘。

  唐先生在一家軍工央企做人力資源工作,他坦言,“企業招人,原則上看能力、看素質。但是每到招聘時,打招呼、遞條子的太多了,都是方方面面的領導以及合作夥伴,不可能不考慮。”他表示,特別是近兩年,公務員要考試,事業單位可能會轉企改制,不少人直奔效益不錯的央企。最後,如果幾個應聘者條件差不多,肯定會招那個打過招呼的。

  正因如此,近年來有多位專家指出,當前最主要的就業歧視,不是性別歧視、乙肝歧視、年齡歧視等,而是在就業過程中“背景”、“關係”、“人脈”的決定性、排他性作用。

  在此情況下,好工作難找已不僅是個就業問題,還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有著強大社會資源家庭的孩子,往往能輕鬆獲得眾人艶羨的好工作,進而擁有較高的收入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種“贏家通吃”的狀況既加劇了由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的難度,也加劇了不同群體間的不公平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