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加坡華人在荷蘭村經商 見證歷史變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0 08:44:10  


汪清海(63歲)是這家85年老店的第四代傳人。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經過新加坡荷蘭村的一家玩具店時,記者偶然看到頭髮鬢白的店主聚精會神地閱讀早報,於是好奇地趨前與他打招呼。汪清海(63歲)是這家85年老店的第四代傳人,他的童年也是在荷蘭村甘榜中度過。 
 
  “從前這裡有很多亞答屋,一間一間排列在一起,所以整個地方叫就牛車間。而居住在這裡的人,超過99%是華人,所以附近只有一間華校——克明小學,街坊的小孩都在那裡上學,接受華文教育。下課後,我們就到後面的雙龍山玩耍。”

  50年代,英軍和殖民地官員遷入該區,牛車間就漸漸成了荷蘭村。為了做洋人生意,汪清海無師自通地學起英語,如今接待歐美顧客時對答如流,不像沒受過英文教育。

  70年代英軍撤走後,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隔壁的雜貨店、藥材店、洋貨店等都關門大吉,汪家把原本的雜貨生意改成五金電器生意,得以生存下來。

  後來汪清海接管了生意,開始改賣玩具、派對和節慶用品,一年里從新年到聖誕節,都有顧客光顧。近幾年來,許多在本地工作的歐美專業人士對荷蘭村情有獨鐘,紛紛選擇到那裡居住。

  汪清海的顧客群中,再次出現了洋人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雙方的身份定位。“以前英軍來這裡買東西,我們都會畢恭畢敬地禮待他們,現在看到歐美顧客,我會抱著平常心,平等地對待他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